雞腿蔥,因其蔥白粗大,狀如雞腿而名。萊蕪市萊城區及鋼城區普遍栽種。
大蔥為百合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完成營養生長,第二年完成生殖生長,它的食用部分為鱗莖和嫩葉。特點是:栽培容易,病蟲較少。適應性強,植株矮小,一般在25公分左右,蔥白長13公分左右,蔥徑粗2公分左右。蔥白卷合緊密而堅實,肉質嫩脆辛辣味強,多嗅則使人流淚,用刀橫切鱗片自動燥開,耐貯存則品味不減,為烹飪提味之上等佐料。
萊蕪雞腿蔥是萊蕪三辣之一,蔥白粗壯,上細下粗,形似雞腿。其質地鮮嫩,辣味濃烈,耐貯藏,終年食用不變味。
萊蕪雞腿蔥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關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修建齊長城時,那些各地征來的民夫,吃不飽穿不暖,缺醫少藥,承受繁重的勞動,死傷無數。有一次,一個民夫下山運料,饑渴難忍,就在溪邊飲水。突然,他發現了一種奇特的野菜,就拿來充饑。這種野菜吃在嘴中清脆微辛,味美爽口,進入腹中便感覺上下通氣,突然有力。于是,這個民夫便經常食之,身體也越來越健壯。在別人得病、傳染瘟疫甚至死亡時,他仍然身體無恙。修完齊長城后,民夫便采集數株,回到故鄉,精心培育,并分給眾鄉鄰栽培,并取名為“大蔥”(傳說是山胡蔥的演變),這就是萊蕪雞腿蔥的來歷。
萊蕪雞腿蔥栽培遍及境內,牛泉、圣井、方下一帶產量高、質量佳。1960年,全國八省二市姜蔥
蒜規劃會議在萊蕪市召開,與會者專程到牛泉參觀雞腿蔥的生產情況,給予很高評價,此后外省市曾
多次到萊蕪購買蔥種和大蔥。1983年以來,牛泉、圣井等地對雞腿蔥進行提純復壯試驗,提高了蔥的
產量和質量。近年萊蕪市雞腿蔥年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1987年總產2000萬公斤。除在山東省銷售外,
還遠銷河南、江蘇、河北及東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