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池市梅村鄉遠在宋代即盛產綠茶。該村位于貴池市南部山區,與石臺縣緊鄰,山高林密,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分散居住在一條長達5公里的峽谷里,從谷口入村,地勢漸升,居在最遠端的五、六兩組,海拔高,終年云霧繚繞,空氣濕潤,日照短,土層厚,適宜茶葉生長,故所產綠茶優于其它地方,以色澤鮮艷,香氣濃郁而著稱
(池州)
霄坑綠茶產自貴池名播遐邇的茶葉生產專業村-霄坑村
霄坑村,與佛國勝地九華山后山相依,氣候上屬于亞熱帶氣候區,處在深山峽谷,花香茶濃。全村森林覆蓋率達92%,自然植被保護完好。2005年同福建武夷山景區一道成為首批國家級生態旅游試驗基地,全國僅此兩家,彰顯了霄坑的實力。這里的華東第一大峽谷長達25公里,霄坑大峽谷兩岸群山巍峨,竹海無邊,松濤陣陣,谷底溪水長流不斷,巖石晶瑩剔透,峰谷內云蒸霧繞,氣象萬千。
霄坑村2005年、2008年連續二屆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是池州市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村。
霄坑村是貴池名播遐邇的茶葉生產專業村,“五組”“六組”是霄坑優質生態綠茶生產的核心代表區,海拔優越,生產的綠茶代表了霄坑村茶葉頂尖水平。茶葉形似龍須,色澤翠綠,清香味長。
在霄坑村,化肥和農藥找不到銷路,在霄坑村的村口與鄰村雙村村交界處樹著大大招牌,鮮亮而深刻寫著:“禁止化肥農藥進村,確保食品優質安全”,比起他旁邊的那個久經風雨洗刷模糊不清的“全國千家村,全國生態自然保護示范村”更令人側目。
這里的茶葉一直保持著百年來的原始生長狀態,以蟲治蟲是他們引以為豪的根本。霄坑村的自然形態,還表現在他們的制度上,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他們依然保持著集體所有制,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們,一直用山泉泡生長在山林里的野茶,飲用茶葉既是他們的習慣,也是他們待客的佳品。正是因為這一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茶葉,多年來,這里沒有人得過癌癥。
霄坑茶語
99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會上,霄坑茶葉獲得了金獎,并走進了中央電視臺的“小崔會客廳”。曾被中國第一茶人陳椽教授所稱道“花香花味”“高山峽谷景色宜人,百畝茶園香飄萬家。
霄坑村-融入靈山圣水,感受生態霄坑,享用特色農家餐;霄坑茶園觀光,體驗農家樂。在安徽省旅游局、省林業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全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的命名決定》,標志著全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正式出爐。霄坑村榮落8家,五組占50%,入選安徽省首批“森林旅游人家”。
“森林旅游人家”是指在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鄉村林場等具有良好生態環境的林區,利用森林生態資源和鄉土特色,融森林文化與民俗風情為一體,為游客提供價廉物美的吃、住、游、購、娛服務的健康、生態、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
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全村12個村民組及堂溪鎮西山村高塘村民組共13個村民組茶園,位于九華山山脈。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8′51″~117°34′46″,北緯30°19′02″~3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