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精細,造型古樸,美觀耐用。”這是海內外人士對士林刀的評價。士從刀是臺灣久享盛名的特產,其發源地就在臺北市士林區。相傳一百多年前,一位廣東鎖匠在士林開了一家鎖店。由于生意清淡,他開了一片菜園種菜打發時間。有一天,鎖匠看到菜園里的小茄子,形狀玲瓏可愛,激發起他的靈感。于是他用既有的治練設備做了幾把像刀柄象茄子,刀身象竹葉的刀試賣,這刀就是揚名至今的士林刀。想不到用過這刀的人都一致贊好。打那以后鎖匠成了刀匠,他廣收徒弟,傳授制刀秘訣,士林刀就這樣代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
士林刀又名“八芝蘭小刀”,這種刀子可以折合,攜帶方便。從一寸到五寸,共有七種規格,所以用途也很廣,從登山、打獵、捕魚、園藝到削果皮、削鉛筆都可以用得到它。
然而,隨著生產的發展,手工制刀漸趨沒落。現在士林名刀店僅存一家。店主邱建枝已經七十多歲,他十七歲拜師學藝,走過了五十多年的制刀生涯。為了使士林刀不致失傳,他帶著三個兒子,對士林刀的原料、制作過程及形式不斷研究改進,使傳統的士林刀增添了光彩。
為了適應顧客的要求,邱家引用士林刀法制作菜刀。1969年,他們成功地研制了第一批鎢鋼菜刀。這種菜刀的原料采用了上等的三夾鋼,兩面是不銹鋼,中間夾鎢鋼,既不生銹,又兼有硬度和韌度,很適合做菜刀。這批鋼刀的銷路極好,從此士林刀的聲譽直線上升,經營狀況越來越好。
士林刀店不僅保證質量,求新求變,而且服務周到。他們所作的刀都刻有“士林”兩字,菜刀上還刻上顧客購買的年月,如果顧客覺得刀不好用,可以退刀還錢。此外,如果顧客需要某種樣式的刀,而店里又沒有,他們可以按顧客的要求及時制作。
士林刀店,有七把尺寸不同的士林刀,依大小次序排列在紅絨布上。茄子般的刀柄,用黑色的水牛角嵌黃鋼磨成,竹葉狀的刀身閃閃發光,散發濃郁的鄉土氣息。每當游客路過刀店,便禁不住佇足觀賞,久久不忍離去。目前,士林刀的聲譽已遠播海外。每年大批華僑返臺,總有不少人找到士林,專程去購買成套的士林刀或鎢鋼菜刀,也有人大批購買,轉賣給僑居地的居民,有些國外的貿易商也紛紛上門訂貨,就是這樣,一把把凝結著邱家父子心血的士林刀登上了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