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包子,又稱“卓華包子”,因個體大小如牛的眼睛,俗稱“牛眼睛包子”,是藏族人民的一種民族風味佳肴。
▽甘南藏包子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藏包子是一種風味別具的小籠包子,具有濃厚的民族鄉土特質,為草原牧民特別喜食,也是牧民盛情款待客人的傳統佳肴。倘若到甘南和天祝草原,踏進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住房,或走進牛毛帳篷,好客而殷勤的藏族同胞,便用美味可口的藏包子款待您,使您大飽口福,領略其無窮妙味。
▽甘南藏包子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藏包子工藝獨特,簡便快當。包子餡的制作方法是:選用四成肥肉、六成瘦肉,放置于藏族人民稱之為“香哇”的小木槽內,兩手各持一把藏刀往來交錯切割。刀快如飛,使人眼花繚亂,頃刻間,一堆羊肉便成肉泥。
羊肉絞切合適后,加適量羊板油,調之以蔥花、醬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加水少許攪拌而成。然后再制皮。包子皮是用燙面,水溫要適度,不宜過熱,也不宜過涼。調時要眼疾手快,動作迅速,燙得軟硬適度恰到好處。
藏包子的皮,不是用搟杖搟,而是用手壓與手捏相結合,一次可成四、五個皮子,而且柔韌、厚薄勻稱。著名作家趙燕翼,十分注意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由于他經常深入草原生活,學得一手捏包子皮的高超手藝。
他捏包子皮,動作迅速,捏出的包子形象美觀、厚薄均勻和牧民所制極相似。包好餡,如同核桃大小,漂亮整齊,然后頂端捏出旋渦,裝入小籠里,放置在旺火上蒸約十五至十八分鐘,揭籠趁熱而食。
油大不膩,鮮嫩爽口,使人贊口不絕。藏包子,工藝獨特,吃法也很特別。吃時需先從頂端吸吮包子內的油水,然后食之。如果拿起包子就咬,就會油水四濺,弄得你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