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鐵皮石斛是桂平市名貴珍稀藥材,其發展歷史悠久,野生資源豐富。清朝光緒年間成書的《潯州府志》卷七物產藥之屬就有記載:“石斛一名金釵俗曰黃草潯州多有之以產桂平白石山為良”。民國年間出版的《桂平縣志》卷十九紀地物產下篇記載:“石斛一名金釵俗曰黃草以產白石山為良”。史料中提到的“金釵石斛”經多方考證實為現今所稱的“鐵皮石斛”。
鐵皮石斛(干品又稱鐵皮楓斗)為蘭科珍稀植物——石斛類的極品,因表皮程鐵綠色而得名,具有獨特的保健與藥用價值,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現在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具有滋陰清熱、耐缺氧、抗疲勞、抗衰老、防治腫瘤、治療糖尿病和萎縮性胃炎等多重功效,對煙酒、勞累、夜生活、用眼用腦過度人群及聲帶嘶啞者有恢復作用;并適用于多種常見病、慢性病、手術、放化療等患者;老人服用可增強體力、延年益壽;女性服用可以生津補血、滋陰養陰、滋潤肌膚、護膚養顏;男性服用可以益精被虛、保持肌體活力,促進家庭和藹。
鐵皮石斛單位面積產值奇高,尤其是高仿野生品種。2011年春,桂平市農業局領導及技術人員陪同廣西大學農學院兩位教授上白石洞天考察鐵皮石斛資源及種植情況,剛好碰見一農戶出售高仿野生的帶根鐵皮石斛鮮品(全草采收),近4平方米產出9公斤,平均2.25公斤/平方米,售價2600元/公斤,收入23400元,每平方米產值5850元,折合每畝(400平方米計)產值234萬元。另據調查,種植鐵皮石斛組培苗,每平方米約投資320元,三年后的盛產期一般年產出1公斤(采用采舊留新收獲方式),按組培苗種植成品收購價900元/公斤計,產值900元/平方米,一畝按400平方米有效面積計算,畝產值36萬元。除去成本,每畝純利潤23.2萬元。
為了開發和保護本地鐵皮石斛野生資源,1998年前后,麻垌鎮白石山的農民開始人工馴化種植野生苗,包括種子直播探索試驗,但因為技術等的原因規模較小,發展較慢。近年,在農業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鐵皮石斛組培苗開始進入桂平,種子直播研究獲得突破,鐵皮石斛生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種植戶由原來的8戶增到目前的200多戶,種植面積從幾百平方米增加到230多畝,覆蓋麻垌、西山等10多個鄉鎮。預計進入盛產期的石斛年平均畝產量400公斤,總產量可達9萬多公斤,產值超億元。
桂平市植保植檢站
所在地域:
2013年
劃定的地域保護范圍:
桂平市麻垌鎮、油麻鎮、社坡鎮、羅播鄉、木根鎮、西山鎮、蒙圩鎮、石龍鎮、厚祿鄉、白沙鎮、南木鎮、金田鎮、垌心鄉、紫荊鎮、江口鎮、木樂鎮、木圭鎮、石咀鎮、馬皮鄉、尋旺鄉、羅秀鎮、中沙鎮、大洋鎮、社步鎮、下灣鎮、大灣鎮26個鄉鎮414個行政村和1個國有林場。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55″~110°22′48″,北緯22°52′02″~23°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