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當地民謠:“季春風和,龍江百網喜撈黑金子;仲秋日麗,烏蘇千帆樂采紅珍珠”。中國鱘鰉魚之鄉———撫遠縣,地處黑、烏兩江交匯處,漁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我國鱘鰉魚的主產區。
鱘鰉魚學名為史氏鱘和達氏鰉,被譽為“水中活化石”,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科研價值極高。其魚肉味鮮美,營養豐富,“黑金子”———鱘鰉魚子醬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
撫遠縣鱘鰉魚繁育養殖基地始建于1998年,先后被列為省科委黑龍江農業重大科研課題、黑龍江省農業開發多種經營項目基地。幾年來,在國家、省、市的有關部門扶持下,建成全國最大的人工繁育養殖基地,現有繁殖車間1200平方米,養殖車間1200平方米,親魚養殖車間800平方米,相關設備配套齊全,撫遠縣委、縣政府先后投資500多萬元,擴建總面積2000平方米的鱘鰉魚繁育養殖基地工程,新購進一臺最先進的水凈化設備,并對原有廠房、設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維修改造。
2002年,撫遠縣在名優特苗種低溫早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鱘鰉魚可實現四季繁殖。鱘鰉魚的二次繁育,使撫遠形成年人工孵化魚苗5000萬尾,產值4000萬元的規模,年創利潤達500萬元,鱘鰉魚卵、魚苗已遠銷到北京、廣東、福建、江蘇等省市,全國80%的鱘鰉魚受精卵和幼魚產自撫遠。2003年,在山東省青島市,撫遠縣水產專家在黃海中放養鱘魚苗獲得成功,讓淡水魚在海水中“過水增值”,這在全國還是首例。日前,國家農業部在撫遠建立全國最大的東北特種魚原種基地。
幾年來,撫遠縣向黑烏兩江放流鱘鰉魚苗45萬尾,使珍貴的漁業資源得以永續利用。漁業經濟“以養為主、捕養結合”,走漁品精深加工之路。正陽水產聯營公司等漁產品加工企業,把名優特魚加工成帶有附加值的產品,實現從原料到精品銷售的跨越,相繼研制開發出“-牌”鱘鰉、大馬哈、白鮭魚子醬小包裝,系列產品鱘鰉魚肉、魚松、魚筋等高附加值產品,在省市科技產品展示會上屢屢獎,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扶持下,全縣個體漁品加工廠迅速發展到7家,漁產品遍及全國各地。
撫遠鰉魚 黑龍江 撫遠縣綠色食品產業協會 撫遠縣包括海青鄉、抓吉鎮、通江鄉、撫遠鎮等4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33°40′00″~135°05′20″,北緯47°25′30″~4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