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哈魚是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洄游性珍貴的經濟魚類。它們生在河里,長在海里,最后歸宿于河時。每條大馬哈魚都有六七斤重,肉厚而刺少。大馬哈魚子更為名貴,黃豆般大小,金黃透明,宛如珠子,是國宴上名貴佳肴。
大馬哈魚又叫-哈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小域的美、日、俄、加拿大和我國;屬溯河洞游性魚類,因其“江里生,海里長,復死于出生地”的習性,被人們譽為落葉歸根回歸故鄉的海外赤子;上個世紀50年代及此前,我國綏芬河、圖門和松花江與黑龍江上游還可以少見的洄游的大馬哈魚,80年代松花江中游和烏蘇里江也不多見,近年在我國唯東極撫遠所獨產,且因托遠產的魚子顆粒飽滿,成熟期恰到時機,色正味淳,質優于日俄等國,不但國內緊俏,而且在歐洲市場也享有極高盛譽。
一條四齡大馬哈魚成雌魚產卵3500-5000粒,每粒大若黃豆,如紅瑪瑙一樣丹朱鮮亮晶瑩剔透,含有豐富的磷酸鹽、鈣質維生素Atx和維生素D,每三粒相當于一枚雞蛋的營養值。
撫遠大馬哈魚 黑龍江 撫遠縣綠色食品產業協會 撫遠縣包括海青鄉、抓吉鎮、通江鄉、撫遠鎮等4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33°40′00″~135°05′20″,北緯47°25′30″~4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