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臺河簡介
七臺河來自朝鮮族語言,在七臺河建市之前,聚居在我市(現)勃利縣杏樹鄉的朝鮮族居民稱呼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為齊得和(音譯)。后來成立七臺河市后沿用了這個說法,但在原來基礎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譯為現在的七臺河。另外,流經現在老一百附近的“七臺河”的確為一條河的名字,但這條河的命名是由七臺河市的名字而來,并非由河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字。現在,由于歷史變遷,在原來的七臺河附近又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人們(根據政府)把這條新的河流成為新七臺河,于是就有了現在新老七臺河之分。
七臺河歷史
在七臺河建市之前,聚居在我市(現)勃利縣杏樹鄉的朝鮮族居民稱呼他們生活的這片土地為齊得和(音譯)。后來成立七臺河市后沿用了這個說法,但在原來基礎上作了部分修改,音譯為現在的七臺河。另外,現流經老一百附近的一條河確實名為“七臺河”,但這條河的命名是由七臺河市的名字而來,并非由河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字。現在在原來的七臺河附近又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人們(根據新、老政府辦公樓所在的位置)把這條新的河流命名為新七臺河,于是就有了現在新老七臺河之分。
七臺河節慶
七臺河節日風俗柯爾克孜族多住用紅柳、毛氈做成的圓形氈房和平頂土房。飲食以肉食、乳制品和面米細糧為主。這里的駝皮碗、駝皮壺、駝皮桶等駝皮制品以及美觀大方的壁掛造型奇特、匠心獨具,都是很有收藏價值的手工藝品。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悠揚動聽,氣勢雄渾,柯爾克孜人在節慶聚會時都會彈唱他們的英雄史詩《瑪納斯》。《瑪納斯》與藏族的《格薩爾王傳》和蒙古族的《江格爾》并稱為我國三大英雄史詩,它通過描寫柯爾克孜族在實現民族統一和獨立過程中長期壯烈的斗爭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反映了柯爾克孜--這個草原游牧民族追求自由的偉大的智慧和堅強的決心。柯爾克孜族的婚禮十分隆重,結婚一般要舉行三天,日期多選擇在月底,婚禮期間要舉行賽馬、叼羊、摔跤等各種娛樂活動,讓人們處在長時間的新婚喜悅之中。“叼羊”是馴馬高手間賽馬爭搶羊羔的騎術比賽,驚險刺激,深受廣大牧民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