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東晉年間,隨佛教傳入南岳而盛行。古時南岳素食,只是僧人齋飯。后來上山進(jìn)香的人增多,進(jìn)香時禁吃葷,而攜帶素食又不方便,各寺廟始設(shè)素食鋪賣。長此以往,技藝漸臻精巧,花樣越來越多。南岳素食,講究色、香、味、形,每道菜的烹飪都很精細(xì),且很注意營養(yǎng),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各大叢林與各飯店,均擅長制作。用料多以前類、豆類、子面筋、百合、芋芥、蓮藕、紅白蘿卜及各種瓜菜果仿制成雞、魚、肉、蛋,辦成與葷食同名的酒席,從外表上看,足以亂真,而從味道來講,其清香鮮嫩貝、往往為一般葷菜所不及。南岳素食品種,通常有所謂一品香、二度梅、三鮮湯、四季青、五燈會、六子蓮、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