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相思鳥體長約14厘米。嘴呈鮮紅色;上體橄欖綠色,臉淡黃色;兩翅具明顯的紅黃色翼斑,頦、喉至胸呈輝耀的黃色或橙色、腹乳黃色。
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棲居于常綠闊葉林、常綠和落葉混交林的灌叢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緣活動。它們不僅活動于樹叢下層,也常到中層或樹冠覓食,偶而到地面尋找食物。性喜結(jié)群或與其它鳥混群,雌雄形影不離,動作活潑捷巧,不甚畏人。
主食各種昆蟲及幼蟲以及植物的果實和種子,屬雜食性鳥。4月下旬開始繁殖,延續(xù)到6月。營巢在針葉林、常綠林、雜木林等各種類型森林的荊棘或矮樹上。巢呈深杯狀,以葉梗、竹葉、草或其它柔軟物質(zhì)夾雜少許苔蘚構(gòu)成,內(nèi)鋪以細根或纖細的草。巢常懸掛在離地面0.5—l米的灌木或矮竹的垂直或水平枝上。每巢產(chǎn)卵3—5枚,卵呈綠白色至淺綠藍色,散布有暗斑。
紅嘴相思鳥在國外的聲譽遠比國內(nèi)高,它們雌雄形影不離,在籠中棲杠上互相親近的動作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被視為忠貞愛情的象征,常做為結(jié)婚禮品饋贈。
1、鳥的選擇 紅嘴相思鳥羽衣華麗、動作活潑、姿態(tài)優(yōu)美、鳴聲悅耳,頗受人們喜愛。但其鳴囀與其它畫眉(亞)科歌鳥相比,顯得單調(diào),也不善模仿,所以養(yǎng)鳥者多重其羽色。
雌、雄多從叫聲、眼周顏色、頭頂顏色、胸部紅色大小等方面區(qū)別。雄鳥叫聲為多音節(jié);雌鳥為單音節(jié)。雄鳥眼圍黃色;雌鳥眼圍灰白。雄鳥頭頂顏色較背部黃,雌鳥頭頂與背同色。雄鳥胸部紅色部分大而且色濃,雌鳥胸部紅色部分小且淡。雄鳥尾部從腹回觀,尾羽分叉部內(nèi)黑色部分在8厘米以上;而雌鳥僅4厘米。這些在鑒別時須綜合判斷。要選叫聲高、體型大、羽色鮮艷的雄鳥。嘴紅的程度,據(jù)說與年齡有關(guān),老鳥嘴全紅,幼鳥嘴基部呈黑色。
2、籠的特點 沒有嚴格的標準,有用點頦籠的,也有用亮底玉鳥籠的。可自制竹籠,大小介于畫眉籠和點頦籠之間,條間距1.8厘米,底為亮底,下有托糞板,設棲杠一枚。因鳥食量大,喜洗浴,一見水就要淋灑,所以,食、水罐應深大,可用口較小的畫眉罐。
3、飼料和喂法 北方飼養(yǎng)紅嘴相思鳥多以雞蛋小米、或蛋黃搓玉米面(3:7)為主食,常有消化不良和羽毛退色較嚴重的現(xiàn)象。南方養(yǎng)紅嘴相思鳥離不開花生粉,大致配比是:玉米面0.5公斤加生雞蛋4個拌勻、烤干,再加花生粉200克。還應經(jīng)常喂水果、漿果、昆蟲及其幼蟲(或鮮牛、羊肉沫)。
4、管理和調(diào)教 新捕來的相思鳥易驚撞,為避免嘴被撞破,羽毛損傷,初期應“捆膀”后再放入板籠或罩有籠套的籠,象點頦那樣用“軟食”誘食,并喂給水果。待鳥認食后逐漸改為粉料,并給飲水。人接近須慢慢進行,開始時先打開籠套的一部分(門簾),手拿面粉蟲、玉米螟幼蟲等飼喂,待可追人手吃蟲時再全部打開籠套,并松開“捆膀”。
相思鳥腸道短,消化快糞便多而稀軟,因此,每隔2—3天就得清刷一次籠底,同時給鳥水浴。平時為防止自行水浴,只好用小口的水罐,否則會污染食水。另外,鳥把水撲灑干后會渴壞鳥。要常檢查籠條是否有損壞,串籠或用手從籠中取出時要特別注意,因紅嘴相思鳥動作敏捷,善于鉆空子逃跑。
相思鳥一般不學其他鳥叫,只能聽本口。可成對飼養(yǎng),雌雄相互偎依、理羽,親密無間、十分有趣。在東南亞各國被當做結(jié)婚禮品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