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菜屬粵菜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分丘陵、埔田、水鄉(xiāng)、沿海片菜系等,且各有代表美食,如丘陵片有樟木頭客家咸雞、埔田片有大朗欖醬炒飯、水鄉(xiāng)片有中堂魚鮑、沿海片有虎門大寧蟹黃粥等。還有冼沙魚丸、蟛蜞粥、鴨尾魚包、石龍麥芽糖、麥芽糖柚皮、三禾宴、白沙油鴨、麻涌香蕉、石碣龍眼、企石梅菜、道滘裹蒸粽、莞香、東莞荔枝、道滘肉丸粥、謝崗豉油鵝、謝崗鷓鴣飯、厚街臘腸、虎門麻蝦、東坑陰菜牛展湯、東坑糖不甩等。
厚街瀨粉
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東莞最出名的燒鵝瀨,當然非厚街莫屬。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那本就鮮美的湯中浸上了燒鵝的香味,更是美味誘人。
麥芽糖柚皮
東莞的土特產(chǎn)之一,它是選用優(yōu)質(zhì)廣西沙田柚,去掉果肉,只取柚皮,它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將柚皮曬干后,用清水長時間浸泡,這是為了除去鮮柚皮中的苦味。然后再去掉表面的一層柚青,把剩余的部分片成數(shù)個薄片。然后再要用事先制作好的,用由麥芽大米混合發(fā)酵而成的液體(這就是麥芽糖了),經(jīng)過秘傳的方法淹制,要淹好多天后才能做成現(xiàn)在這風味獨特的土特產(chǎn)--麥芽糖柚皮。
冼沙魚丸
冼沙魚丸冼沙魚丸是地道的東莞水鄉(xiāng)菜。魚丸是東莞的傳統(tǒng)美食,尤其以高埗鎮(zhèn)冼沙村的魚丸最為出名,也就是洗沙魚丸。洗沙魚丸所取的魚必須是新鮮的鯪魚,而且魚塘中不能養(yǎng)鴨鵝,以保持的魚肉味道的純凈。而且洗沙魚丸在東莞的各種美食中,可謂最費時費力的菜之一。把鯪魚剃骨取肉之后,要用兩根鐵棒反復敲打6個小時以上,讓魚肉中的膠質(zhì),也就是蛋白質(zhì)出來,然后再攢成魚丸,這樣做起來的魚丸膠質(zhì)多、韌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樣一彈數(shù)尺高,吃起來也相當有咬頭。冼沙魚丸入口確實非常有咬頭,而且味道鮮美。
麻涌香蕉
香蕉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也是東莞市水鄉(xiāng)、沿海地區(qū)三大傳統(tǒng)作物之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早在元代東莞已有香蕉生產(chǎn)。《元一統(tǒng)志》載:蕉子,番禺、南海、東莞、清遠并有,美香而甘。明末清初屈大均記載東莞中堂蕉利村芭蕉滿海天,清嘉慶年間蕉多出麻涌蕉利一帶可見當時水鄉(xiāng)的香蕉生產(chǎn)已有相當?shù)囊?guī)模。東莞香蕉主要有大種高把和大種矮把等優(yōu)良品種。
莞香
莞香{Aquilariasinensis}別名:牙香樹、女兒香,為瑞香科沉香屬喬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在中國樹木中唯一以東莞地方命名的樹木,歷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種植,歷來是東莞的地方特產(chǎn),近幾年東莞市十分重視發(fā)掘地方特產(chǎn),將莞香作為標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廣種植,久違的莞香不久將“香”遍莞邑大地。據(jù)《中國樹木分類學》記載:牙香樹,別名女兒香,莞香(廣東東莞)。常綠喬木、樹皮暗灰色,易剝落。
莞草
莞草是禾稈草禾稈草,便是成熟禾稼收獲脫谷后的莖稈,無食用價值。廣州方言有:“禾稈冚珍珠”之說,意思是以毫不值錢的稻草掩蓋貴重珍珠,寓意有錢人不顯富,外表看不出。確實,不要說金銀珠寶,就是相對于普通食用品而言,禾稈草都是屬于廉物乃至賤物的。
東莞臘腸
東莞臘腸短而粗,傳說始創(chuàng)這種臘腸的原是個矮仔,他挑著長的臘腸上街叫賣,因人矮,有的臘腸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顧客歡迎。后來,他便想辦法,把臘腸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與眾不同,他挑擔上街,人們老遠就看見那粗大的臘腸,并嗅到臘腸的特別香味,從此生意興隆,再不用沿街叫賣了。至今人們?nèi)匀挥?ldquo;東莞臘腸”來形容一些矮壯而精靈的人。
白沙油鴨
油鴨即臘鴨,以虎門白沙的最出名,中國北方稱為板鴨。相傳在明清時期,虎門白沙設立鹽埠,官兵多江浙人,善養(yǎng)鴨,喜此地河水純凈,退伍時解甲不歸鄉(xiāng),在溪邊養(yǎng)鴨,并在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臘鴨,此地水足糧豐為其提供條件,故糅合江浙養(yǎng)鴨經(jīng)驗與南安制作技巧,創(chuàng)出別具一格之白沙油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