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位于我國的東部沿海,當地自古便是富饒之地,江蘇省的簡稱“蘇”的繁體字就很形象的詮釋了江蘇的含義,“蘇”由草、水、魚、禾四字組成,象征著江蘇自古就是魚米之鄉,雨花石、南京云錦、南京板鴨、南京桂花鴨、連島海苔都是江蘇的代表性特產。
刀魚:學名“刀鱭”,屬洄游魚類。每當春季,刀魚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魚汛。農諺有“春潮迷霧出刀魚”,是春季最早的時鮮魚。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宋代名士劉宰曾有詩稱贊:“肩聳乍驚雷,鰓紅新出水,芼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刀魚面、刀魚餛飩,別具風味,膾炙人口。刀魚是張家港主要水產品之一,境內長江水域均可捕獲。
河豚:古稱“鮐”,與鰣魚、刀魚并譽為“長江三鮮”。河豚體呈橢圓形,頭圓口小,背部一般呈黑褐色,有花紋,腹部白色有肉刺,無鱗、無膽,有氣囊,能吸氣膨脹。產于咸水和淡水相交處的水域里,每年春季沿江上溯產卵。張家港捕捉河豚早,產量也較高。河豚魚營養豐富,腴肥鮮美且帶野味,與眾不同。宋《明道雜志》曾稱頌它為“水族中之奇味也”。
鳳凰稻:是張家港鳳凰山附近長期培育成的優良粳稻,谷粒基部有雙翼(護穎),似鳳凰展翅,故名鳳凰稻。清代《常昭合志》中列為著名物產。鳳凰稻碾成的米,色潔白如珍珠,煮飯燒粥,性粘膩,香軟適口,為粳米中的上品,載譽江南。
鳳凰水蜜桃:風景秀麗的張家港市鳳凰山和鷙山山麓,是著名的鳳凰水蜜桃主要產地。鳳凰水蜜桃是在1952年引進無錫水蜜桃的基礎上,經長期選育而成的優良品種。皮色有淡黃,有乳白,有微紅,具有果大、肉嫩、鮮甜、多汁、果皮易剝等特點。鳳凰水蜜桃有白鳳、白花、黃皮、小青等主栽品種,遠銷蘇州、南京、上海等地。
高莊豆腐干:張家港市鳳凰高莊豆腐干始于清咸豐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制作精細獨特,價廉物美。清末民初,已暢銷常熟、江陰、無錫等地。高莊豆腐干有厚型、薄型兩種,呈絳色,質地細實,五香佐料滲透入味,閑吃或作下酒菜,均屬佳品。
拖爐餅:是張家港市楊舍、塘橋兩地的著名傳統風味小吃。該餅歷史悠久,據今已有150多年。制作工藝獨特,烘烤時需用兩只爐,下面一只為底爐(平底),上面一只為頂爐(尖頂,呈錐狀),烘烤時二只爐同時加熱吻合,并以頂爐的熱量將餅吊熟,大有頂爐拖底爐之勢,故稱拖爐餅。拖爐餅采用上等白面粉、白糖、凈板油(加工過的生豬油)、薺菜、芝麻、桂花等為原輔料。口味油而不膩,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于一體,外形飽滿,色澤金黃,酥層清晰。
鹿苑雞:因產于張家港市鹿苑鄉而得名,相傳已有兩百年的飼養歷史。鹿苑雞的毛、皮、嘴、腳均為黃色,頸羽、尾羽和翅羽間有蔬落黑毛。公雞腳桿高壯,傲然挺立,大的體重可達4公斤以上,有“九斤王”之稱。母雞腳桿粗矮,渾重壯實,重2公斤以上,年產蛋在140~200個之間,平均蛋重54克。該雞肉質細膩、肥美、香鮮、味濃。民間傳說,清代同治、光緒兩帝之師翁同酥常把鹿苑雞作為特產,帶至京城贈送親友和同僚,曾被列為貢品,馳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