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位于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臥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
安徽特產有哪些
安徽是亞熱帶氣候,淡水湖眾多,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主要土特產品有:羽毛扇、巢湖銀魚、大閘蟹、虎皮金桔蛋、竹黃雕刻、涇縣的宣紙、宣筆,歙縣的徽墨、歙硯,蕪湖鐵畫、鳳陽畫、界首陶瓷、符離集燒雞、淮北口子酒、毫州古井貢酒、碭山酥梨、黃山毛峰茶、安徽祁紅茶、安徽屯綠茶、安徽猴魁茶等,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起源于安徽的淮南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淮南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采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制而成。當地農民制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群眾歡迎。
平猴魁
茶色澤蒼綠,兩端略尖,平扁挺直、手掂沉重。入杯沖泡、湯色清澈、香味濃醇、芽葉成朵、或沉或懸,令人有“刀槍林立”之感。入口滋味鮮快,回味甘香。
蕪湖瓜子
蕪湖瓜子,蕪湖市被人們稱為“瓜子城”,瓜子種類繁多,其中最有名的數“傻子瓜子”。這種瓜子采蘇州、上海、南京、無錫等地眾家之長,熔南北口味于一爐,炒制方法因季節而不同,深受消費者歡迎。此外,以奶油味為主的“迎春瓜子”也同樣贏得南北各地的顧客好評。
天柱山藥材
天柱山峰巒奇偉,云霧飄忽。充沛的雨量,垂直變化的氣候,很適宜藥材生長。天柱山有黃蓮、白術、貝母、黨參、首烏、天麻、半夏、紫蘇等好幾百種中草藥。其中的天拄靈芝形如菇菌,大者如參,面有暈圈,生于峰巔石壁之上,不易采集,色赤褐純朱者為上品,可治神經衰弱和嘔血等病。天柱野白術也很有名氣。這種野白術有健脾益氣之功效,天柱野白術能治療脾虛泄瀉、水腫、痰飲等癥。天柱茯苓配上白糖糯米粉等原料做成茯苓糕,顏色雪白,甜糯爽口,是美味的營養補品。此外,天柱山還有很多既有藥用價值,又可食用的植物,如石餌、香菇等。人們用它來燉雞、烤肉,不僅清涼去火,而且味道鮮美,是有名的山珍佳肴。又如用彌猴桃制酒,更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此外,天柱山還有很多既有藥用價值,又可食用的植物。
九華石雕
九華石雕題材取自佛教故事。如:觀音捧瓶、地藏成道等具有造型逼真,刀筆細潤的特點,別具風采,是游人、游客爭購的紀念品。
義門苔干
產地:中國安徽渦陽。
歷史:據傳說,300年前創制于一個叫“張繡樓”的村莊,所以,起初得名“繡樓苔干”。又因義門集稱“廟集”,故又叫“廟集苔干”。苔干制成后一般打包運往各地銷售,開包以后,清香撲鼻,因此被湖廣和香港客商稱之為“香菜”。這種苔干風味獨特,人們視為珍品。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已作為“貢菜”進奉皇帝。
特點:苔干是用渦陽縣義門集一帶的秋苔菜莖去皮晾曬而成,具有清香嫩脆的特點。調制:先取出適量苔干,放入溫水內浸泡兩小時,爾后切成二指長的片,拌入蝦米、姜絲、辣椒和食鹽為咸拌;加入白糖為甜拌。尤其是在數九寒天,餐桌上出現一道碧綠香脆的涼菜——苔干,頓時會使人感到春意盎然。工藝:苔干收獲后應立即切曬,切曬是苔干生產的關鍵,要經過除葉、削皮、切片、晾曬等工序。切時要求:刀刀筆直,苔片厚薄、長短一致,根部一端仍相連,便于搭曬。苔片大部分水分蒸發,萎蔫后就可以扎把上市出售。
蕪湖芝麻香菜
產地:中國安徽蕪湖。
特點:芝麻香菜又名“五香菜”,它是以梗長、葉短、棵壯而白嫩的高桿白菜為主料,配以適量的細鹽、五香粉、碎蒜瓣、大椒粉、炒熟的黑芝麻、熟菜油和少許防腐劑,采用傳統工藝,經過晾曬、清洗、切削、脫水、鹽腌、調味、密封等七道工序制成,鮮香嫩脆,爽口開胃,風味別具。工藝:蕪湖芝麻香菜的醬制方法既講究又簡單,基本沿用了清代中葉所形成的工藝。據清人李化楠著的《醒園錄》中曾記載,當時此菜的腌制方法是:每十斤菜配研細凈鹽六兩四錢。先將菜逐葉披開,桿頭厚處撕碎或先切作寸許,分曬至六七分干,下鹽。揉至發萎極軟,加花椒、小茴、陳皮絲拌勻,裝入壇內,用草塞口極緊,勿令泄氣為妙。復藏勻仰,一月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