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是海峽西岸延伸兩翼、對接兩洲的重要通道。那么龍巖有什么特產?龍巖特產有什么?下面來了解下龍巖特產。
1、米漿馃
米漿馃是福建漳平市的傳統風味小吃,由于它可逐層剝離,形似糕點,故又稱(千層糕)。米漿馃的制作講究一定的技巧,主要有原料、配料、時間、火候四個要素,先將精選的優質大米浸透(二小時左右),磨成米漿,在米漿中加入適量的食鹽、油、油蔥和少許食用堿拌勻。
2、風鴨
閩西漳平雙洋鎮(舊時寧洋縣)地處偏遠山區,這里霜凍低溫,陽光充沛,空氣新鮮。當地百姓加工風鴨有百年歷史。鴨肥肉香,便于蘊藏的風鴨,過去加工只是為了自家過年食用。
3、白斬河田雞長汀河田雞是我國五大名雞之一。《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傳: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雞,立雞坊于兩宮。李白有“„„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休惕„„”之句。岑參的《神雞童謠》云:“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一。到明朝有一時期亦盛行斗雞。河田雞選送京都、曾被譽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3、白斬河田雞
長汀河田雞是我國五大名雞之一。《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于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據傳: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雞,立雞坊于兩宮。李白有“„„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休惕„„”之句。岑參的《神雞童謠》云:“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據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一。到明朝有一時期亦盛行斗雞。河田雞選送京都、曾被譽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
4、板栗
長汀板栗:產于南寨、羅坊、黃屋、陳防村等地。品種有毛栗、油光栗、瓜子栗等,以毛栗為優。煮熟后肉質松軟,甜香可口。油光栗味淡肉較硬。瓜子栗果小,肉質松脆。已有300多年栽培史。
5、紅菌豆腐渣
紅菌豆腐渣系武平特產,上杭及廣東平遠一帶也有。它是用豆漿濾出的一般人僅作為喂豬飲料的渣滓,經過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的菜肴。它的歷史有多久,無從考證,僅知在味精問世之前,它是經常當作味精來使用的,像甘草和諸藥一樣,它能和諸菜。
6、明姜
明姜原產于漳平城郊烏坑一帶。那里多為沙壤土,質地疏松,土層深厚,地勢陰濕,易于排水,有利于生姜生長。所以,該地生產的生姜根莖肥大、產量高、品質好。制作時一般在白露前后采掘姜頭,先洗姜去皮切片、浸泡于米水,后加白糖、晾曬。漳平明姜雪白透明,清甜微辣,脆嫩可口。既可作高級茶點,又可藥用,它有暖胃鎮吐、潤肺止咳、化痰、散寒等作用,因此,深得群眾喜愛,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同胞還把它當作饋贈親友的禮品。
7、麥芽糖
麥芽糖又稱糯米糖,是閩西武平縣十方鎮特有的傳統食品,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它由小麥和糯米制成,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食品。
麥芽糖的制作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先將小麥浸泡后讓其發芽到三四厘米長,取其芽切碎待用。然后將糯米洗凈后倒進鍋燜熟并與切碎的麥芽攪拌均勻,讓它發酵3-4小時,直至轉化出汁液。而后濾出汁液用大火煎熬成糊狀,冷卻后即成琥珀狀糖塊。食用時將其加熱,再用兩根木棒攪出,如拉面般將糖塊拉至銀白色即可。
8、薯包子
武平薯包子的主料為薯。但不是番薯、木薯和藥薯(淮山)。武平客家話為即稱為薯。以其形狀不同,或稱“棍子薯”、“掃帚薯”等。據民國《武平縣志。物產志》載:“薯。薯有紅白二種,蔓生,根巨者每二三斤一顆。種時不用根,只用薯切成方寸大,其無皮者不用,將有皮之每塊沾草灰種之,接皮處生根發苗,由其皮有根須,即根須可生根發苗也。麻薯葉似大薯稍小,根長四五寸,大如手指(筆者按,此說不確,不‘大如拳頭’),形似藥薯,但不及藥薯之久,煮堅結而不散耳。
9、連城地瓜干
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馳名中外,成為清代貢品。清宮御廚曾把連城紅心地瓜干制成宮廷宴席的上乘名點一一片如金,博得"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喜愛。連城紅心地瓜干,以當地所產紅心地瓜制成,不加任何色素,保持天然品質,色澤鮮紅,味道甜美,質地軟韌,營養豐富,是老幼皆宣的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以當地紅心地瓜為原料,經過蒸熟、去皮、壓制、烘烤制成,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耐嚼,富含葡萄糖和維生素A、B,產品暢銷東南亞、北美洲等國家。
10、長汀豆腐干
歷史悠久,相傳早在明代就已大量生產制作。長汀五香豆腐干以優質黃豆加以適量甘草、茴香、肉桂、公丁、香蘇、白糖、醬油、食鹽及藥材,經過大小十幾道工序制成。產品正方形,呈咖啡色,半透明,香、甜、咸、甘四味具備,令人回味,呈醬色半透明狀,柔韌,咸中帶甜,甘香無比,制作精細,風味獨特,遠銷香港、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國家和地區。
11、永定菜干
永定菜干已有400多年歷史,品種有甜菜干和酸菜干兩種。甜菜干顏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制作時先將鮮嫩芥菜洗凈,曬1~2天,待菜葉曬軟時,用蒸籠熏蒸,蒸后再曬,反復幾次。酸菜干呈黃褐色,味道酸中帶甜。制作時先將鮮嫩芥菜洗凈、曬軟、切碎、加食鹽揉搓后裝入甕內,使之發酵發酸,過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干,再用蒸籠熏蒸,然后曬干,蒸曬兩次以上后收藏。
12、武平豬膽干
武平豬膽干已有100多年歷史。它的制作要經過洗料、配料、腌制、晾曬、壓扁、整形、檢驗七道工序。先將豬的肝和膽一起醬浸,加上適量白酒、五香等配料進行調味,然后再用溫炭火烤熟。這樣制成的
豬膽干色澤紫褐,香而微甜,且有生津健胃、清涼解毒的功能,深受海外僑胞歡迎。
13、上杭蘿卜干
上杭蘿卜干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它的制作一般在冬至前后進行,經過“曬、腌、藏”三道工序。先將蘿卜放進大木桶里,一層蘿卜加一層鹽巴,上面用石頭或其他重物壓住,一周后取出晾曬干,再將木桶里的鹽水過濾煮開,倒進蘿卜干中沖洗浸泡,然后取出曬干,等到變為金黃色后,裝入甕內搗實密封收藏起來。這樣加工制作的蘿卜干色澤金黃,皮嫩肉脆,甘香味美。
14、漳平筍干
俗稱"閩筍",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片寬節短,肉厚嫩脆,暢銷國內外。很早以來,"閩筍"就被列為十番素物、百味山珍。傳統烹調技術中,閩筍是久負盛名的佐料。
15、新羅米粉干
尤以蘇板米粉為佳,系選用優質大米、傳統的手工工藝精制而成。色白質韌,一煮即熟,經久不糊,潤滑可口。享譽八閩的龍巖清湯粉,就是以蘇圾新鮮米粉為主料。
16、連城白鴨
早在清朝道光時期就列為貢品,不僅可作膳食,還具有清熱解毒、法痰開竅、滋陰補腎、寧心安神、開胃健脾等藥用價值,而被稱為"全國惟一的藥用鴨",被收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相傳,它是鶯與鴨雜交,經鴨農不斷選育而成,在連城繁衍棲息百年以上,具有"白羽、烏嘴、黑腳"的外貌特征。連城白鴨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脂率低,成為現代人食補食療的首選佳品。
17、連城宣紙
社會名流、文人雅士,素來對連城宣紙寵愛有加,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相傳,宣紙原產于唐代宣州涇縣(今安徽),在宋時傳人連城。史料記載,明嘉靖年間,連城人就能用董草和榆樹皮制作宣紙。連城宣紙從清嘉慶年間開始出口。借當地豐富的竹術資源和獨特工藝,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點,成為精裝印刷、復制描繪、書畫裝攘的好材料。連城四堡能名列明清時期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連城宣紙功不可沒。
18、永定紅柿
永定紅柿,是在永定特殊氣候條件下,經過數十代柿農歷時500余年逐步馴化栽培選青而成。單果重150克到200克,呈扁圓形,少核或無核;果實外觀鮮紅艷麗,肉嫩汁稠味甜如餡,清甜爽口。柿餅、柿酒、柿脯、柿醬等系列產品已研制成功。日本大福產業株式會社董事長安田造佑和日本昌農高等研究所所長、農業專家立花孝金曾專程赴永定紅柿產區考察研究。他們認為:永定紅柿品質一流,適合做柿干等系列食品,外銷日本及臺灣等地,三五年內將暢銷世界各地。
19、鹽酥花生
新羅區的傳統產品、閩西名優產品,以酥、脆、香聞名,享譽東南亞各國。它采用"濕熔"、"干蠟"兩種傳統工藝熔制,其中"溫熔"最優,即用新鮮優質花生加鹽煮熟后,用濕火慢烤而成。色澤美觀,香味撲鼻。吃起來脆香可口,咸淡適中,味美無比,既可佐酒,也可配茶,百食不厭,老幼皆宜,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20、沉缸酒
產于新羅的龍巖沉缸酒,歷史悠久,曾屢獲國家金質獎,被列為全國18種名酒之一。它精選優質糯米為原料,配上特制酒曲和多種中藥,并專用龍巖著名的新羅礦泉水釀造g經過獨特的"三浮三沉"工藝過程,陳釀三年而成。色似琥珀,味如瓊漿,醇厚適口,留香綿長,具有舒筋活血、滋補強身、延年益壽之功效,為宴席佳釀,深受海外鄉親的喜愛。
21、水仙茶餅
漳平"水仙茶餅",又名紙包茶,是福建名茶之一,尤以盛菁水仙茶餅為佳。外形扁平四方,色澤烏褐油潤,液色深褐,具蘭花香,滋味醇厚,攜帶方便,便于保存。且產于高山之上,無污染,無農藥殘留,屬綠色食品。
22、永福藤器
花鄉漳平永福也是福建藤器產品主要產地之一。這里家家經營藤業,戶戶會藤藝,素有"藤鄉"之稱。以毛竹、杉木構造造型的骨架,用當地盛產的龍須藤編織各式藤器產品,如藤椅、藤床、藤桌、藤茶具、藤墊等數十個品種,造型美觀大方,框架結實牢固,色澤越久越光滑,屢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