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南陽市張衡博物館
張衡博物館,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三座大城市之一、省域次中心城市南陽市臥龍區北郊石橋鎮,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誕生和長眠之地;是一座有關張衡的文獻收集、科學研究、文物保護、宣傳教育、觀光旅游的專題性博物館。張衡博物館于1986年在南陽成立,博物館館藏1030余件文物,三級以上藏品600余件,類別有石、陶、瓷、金銀、銅鐵、書畫等。
9、塔子山梅花基地
塔子山梅花基地位于南陽市臥龍區西北十公里處,占地千余畝,是一個專業梅花產業開發推廣應用、技術服務和園林綠化設計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繁育基地;爻晒Ψ庇酥焐靶汀m粉型、朱砂型、垂枝型、玉蝶型、黃香型、跳枝型、龍游型、杏梅型三大類六大型等100多個梅花優良品種,先后為全國省直轄市園林綠化梅園建設輸送了近萬株名貴梅花。
8、麒麟湖風景區
麒麟湖風景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小寨鄉,是以龍王溝水庫為依托,利用水庫中的鳳凰島及水庫周圍的河、湖、港叉及諸多半島而開發的旅游度假風景區。景區面積21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神龍島景區、鳳凰島景區、駝峰島景區、金龜島景區、靈象島景區、小龍島景區、仙鶴島景區、觀音島景區、蓮花島景區、孔明(諸葛亮)島景區、仙翁島景區、走馬崗景區等。
7、南陽薰衣草風情島
南陽薰衣草風情島位于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白河上游老河灘,是以薰衣草為主題,集香草種植及DIY、花海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科普、有機果蔬采摘、郊區農游體驗為一體的都市農業綜合體。莊園占地面積600畝,有以薰衣草為主的香草花海100畝,以黃金梨、春蜜桃、獼猴桃、葡萄、沙灘、西瓜為主的有機果蔬150畝,沙灘林場100畝,還有農家菜館、風情木屋、沙灘浴場沙雕游樂等設施。
6、瓦房莊冶鐵遺址
瓦房莊冶鐵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北關瓦房莊一帶,面積12萬平方米。1959年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發掘出大量遺跡遺物,其中煉爐17座,皆半地穴式,由爐門、火膛、爐床、煙囪四部分組成。爐旁有大量鑄造鐵器用的陶范和生產出來的產品。其中一件屬球墨鑄鐵。窯址4座。遺址的發掘證明了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中國人已掌握了高溫冶鑄技術。
5、黃山遺址
黃山遺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蒲山鎮黃山村,是新石器時代遺址。1959年考古發掘1600平方米,發現3處房基和57座墓葬。黃山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00米,文化層厚1至3米。規模大,保存較好,遺址堆積厚達3米,遺跡、遺物豐富。2013年3月5日,黃山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鄂城寺
南陽石橋鄂城寺位于科圣張衡故里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夏村張衡高中院內,因漢代屬西鄂縣,故名。今為河南省南陽市第11高中校址。寺內有宋元符二年(1099年)石獅一對,現在學校院內。另有古建筑隋塔,在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鄂城寺塔東鄰白河、張衡故里夏村,西近張衡墓園及平子讀書臺,再西側為漢代西鄂縣古城址。寺內寺西側門兩邊還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獅一對,雕工精湛,形象生動。明清碑碣多方。
3、南陽市博物館
南陽市博物館依托南陽武侯祠而建,是豫西南最大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為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收藏豐富、專業技術力量雄厚。收藏各類文物近二萬件,其中不少屬珍貴文物。全館現有職工120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18人。南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不論是解放前,還是解放后的頭10年里,南陽一直缺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博物館。之前的文物工作由原南陽民眾教育館和原南陽市文化館代理。
2、南陽市漢畫館
南陽市漢畫館是目前我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座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南陽市漢畫館展出的畫像石,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幾乎涵蓋了漢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堪稱為一部圖畫式的漢代史。她始創建于1935年10月。其后,三易館舍,規模日益擴大,現收藏漢畫像石總量已達兩千余石。如今的南陽市漢畫館是于1999年12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的新館,2000年曾榮獲“2000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2008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5月18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1、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又名“南陽諸葛廬”,中國著名歷史名勝古跡坐落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臥龍崗上,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同時也是明朝朝廷欽定的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南陽臥龍崗武侯祠1963年被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14年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榮獲“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