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古稱“忘憂草”、“萱草”,又因其花蕾形似金針狀,又名“金針菜”。人們喜愛黃花菜的秀麗,但更重視黃花菜豐富的營養價值。據測定,每500克干花蕾中,含糖3克,蛋白質70.5毫克,脂肪2克,鈣23.5毫克,磷86.5毫克,鐵82.5毫克,還含有有益于人體的多種維生素,所以,黃花菜和香菇、木耳、發菜一起被甘肅人民列為名菜佳肴。甘肅人常把黃花菜與肉絲、雞蛋、菠菜炒成人們喜愛的“木樨肉”;用黃花菜燒肉、煨雞、燉鴨、炒豆腐,其味鮮美,獨具風味。
“沒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皆真金。”這是前人對黃花菜的真切贊美。
黃花菜,學名萱草,為百合科植物,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其葉、根、莖、花均可入藥。味甘性平,有養血、平肝、鎮靜、安腦的功效。《本草綱目》云:烹食可以適口,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故以萱名。”李時珍也提出了“鹿食九種解毒之草,萱草乃其中之一”的說法!侗静菥V目》載,萱草“性味甘涼,無毒、解煩熱、利胸膈,安五臟,煮食治小便赤澀。”有止血,通乳,利尿之功效。民間常以黃花加白糖,煎水飲,治小便赤澀;黃花加藕節煎湯飲,治衄血、咯血也有明顯療效。
據現代科學分析,黃花菜含有豐富的糖類、蛋白質、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而其中蛋白質、糖類、鈣、鐵和硫胺素的含量名列蔬菜前茅,其中,維生素A的含量比胡蘿卜還多2倍。黃花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動脈硬化、慢性腎炎、水腫患者均有治療作用。
經常適量食用黃花菜,對防病保健、延年益壽大有益處。如有習慣性便秘的老人,經常吃些黃花菜,既能健胃補脾,又能潤腸通便,還可養血安神,且無副作用。據載,孫中山先生曾用“四物湯”作為自己健身的食療食譜。“四物湯”即以黃花菜、黑木耳、豆腐、豆芽共同烹調,為營養成分完備的補血、養血良方,又是日常素食中價廉物美的珍肴。
但值得注意的是,鮮黃花中含有一種叫秋水仙堿的物質,這種物質在參與人體代謝過程中生成氧化二秋水仙堿,氧化二秋水仙堿對人體呼吸道,胃腸有強烈的刺激,其主要癥狀表現為惡心、胃痛、腹瀉,嚴重的還可能產生血尿癥。
因此,采摘的鮮黃花不宜直接食用,應先將黃花蒸熟、晾干,以備烹調萊肴。
甘肅慶陽,是久負盛名的黃花菜之鄉。每年夏令花朵盛開,塬上塬,杏黃色、桔黃色、米黃色、金黃色、綠黃色、金橙色的花朵流光溢彩,亭亭孤秀,高雅潔美,使路人都嘆為觀止。宋代詩人蘇東坡贊嘆之余寫下了:“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的動人詩句。
黃花菜在我國栽種區域極廣,但其中尤以慶陽黃花菜質量列諸產區之首。有“西北特級金針菜”之譽。慶陽黃花菜之所以如此著名,這與當地的水土和栽培技術有關。慶陽地處甘肅東部、境內丘陵起伏,塬壩縱橫,土質肥沃,雨量適中,氣溫較高,光照充足,自然條件十分適宜黃花菜生長。
黃花菜有單瓣和重瓣之分,慶陽黃花大多屬重瓣,葉片寬厚,花大瓣肥,采摘一般掌握在開花前1至2小時為宜,標準是花蕾充分發育,花嘴不裂,顏色呈淡黃。采摘時動作要輕巧,避免碰傷花苔和小花,做到輕摘不帶梗,輕放不損花,淺裝不裂花,快運保質量;采摘來的花蕾要及時蒸制,以免花蕾放得過久而自行開裂,影響質量。
蒸后的黃花菜不能馬上曝曬。晴天經過兩天晾曬后,用手緊握干萊少許,松手后仍能自然撒開為適度。如果蒸后遇到雨天,則必須烘干,否則極易腐爛;黃花菜干制后,可按一、二、三級分裝。以色澤金黃,條干均勻,無蛀蟲,無霉變,無青條,無帶柄雜質,無黑條,開花少的為最好。
慶陽黃花菜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關于“慶陽黃花菜”地理范圍界定的函》(平政函[2004]24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甘肅省慶陽市現轄行政區域。
慶陽黃花菜
慶城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的15個鄉鎮122個村,西峰區的7個鄉鎮94個村,鎮原縣的19個鄉鎮227個村,寧縣的18個鄉鎮64個村,合水縣的12個鄉鎮79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6°24′-108°42′,北緯35°14′28″-37°09′13″。
AGI2009-02-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