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蠔,學名近江牡蠣,是欽州四大名貴海產之一,肉可鮮食,亦可加工成蠔豉、蠔油。蠔肉蛋白質含量超過40%,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稱,同時還可入藥。欽州灣茅尾海是全國最大的大蠔天然苗種繁殖區,苗種品質優良,其它海區不可比美。欽州市是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目前全市沿海淺灘涂插養及深水吊養大蠔面積有14萬多畝,而可供開發養殖的灘涂有130多萬畝。
大蠔,學名近江牡蠣,屬暖水性貝類,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河口區域都有分布。天然大蠔通常附著在海底礁石上生長,成品大蠔的個頭有15厘米~20厘米長,個頭巨者重達0.5公斤。大蠔外殼粗糙、堅厚,呈圓形或橢圓形,殼面灰黑,內殼是白色釉質,有光澤,肉可鮮食,亦可加工成蠔豉、蠔油。
欽州灣海岸線綿延520多公里,水深浪靜,是養殖大蠔的“天然牧場”。但是,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并不是哪里的海域都能育蠔種苗的。茅尾海海域,欽江在這里入海,非常適宜大蠔種苗繁育。在欽州市欽南區尖山鎮排榜村,年近60歲的老支書鐘遠香向記者介紹說,茅尾海的海水鹽度保持在17度左右,附近又有大片紅樹林濕地,為大蠔育苗提供了充足的餌料。
欽州沿海為我國產蠔之優良海域。據欽州市水產部門提供的材料,欽州是中國著名的“大蠔之鄉”,目前全市沿海淺灘涂插養及深水吊養的大蠔面積有14萬多畝,主要分布在欽州的龍門、康熙嶺、大番坡、東場、尖山等鎮,尤以龍門最多;欽州灣茅尾海是全國最大的大蠔天然苗種繁殖區;大蠔是欽州四大名貴海產(另外3個分別是對蝦、青蟹和石斑魚)之一。
欽州大蠔
地域范圍
欽州大蠔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為:茅尾海至龍門港七十二涇區域,東經 108°29'16.18"至108°36'0.16",北緯21°40'54.09"至21°52'7.96"之間,南北寬18.84公里,東西長12.27公里,地域面積111.7平方公里,周邊有欽州港區、尖山鎮、沙埠鎮、大番坡鎮、龍門港鎮、康熙嶺鎮和防城茅嶺鎮;大風江區域,東經108°50'2.36"至108°53'16.12",北緯21°37'1.47"至21°45'12.70"之間,南北寬6.13公里,東西長15.36公里,地域面積17.5平方公里,周邊有犀牛腳鎮、東場鎮、那麗鎮和合浦西場鎮。兩個地域保護面積共129.2平方公里。殼蠔年總產量15萬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成品大蠔個體大,體型多樣,有圓形、卵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等,貝殼長10-24厘米,高達6-15厘米,質堅厚。左右殼不等,左殼較右殼厚大而深,鱗片少,并附在它物上;右殼略扁平,表面環生薄而平直的鱗片,低齡貝的鱗片平、薄、脆,高齡貝鱗片層層相疊,堅厚如石。殼面有灰、青、紫、棕黃等顏色。韌帶長而闊,紫黑色。閉殼肌痕大,一般為卵圓形或腎臟形,位于中部背側。 (2)內在品質:大蠔肉體豐滿,色澤乳白、呈亮,肉質脆嫩,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每100克鮮肉含有蛋白質含量≥8.0g,脂肪≤2.0g,鈣≥500.0mg,鋅≥900.0mg,鐵≥62.5mg。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灰分和其它物質 。 (3)安全要求:近江牡蠣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海水水質標準》(GB3097)、《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2001)、《無公害食品近江牡蠣養殖技術規范》等有關標準,產品達到(NY/T5155-2002)《無公害食品近江牡蠣》(NY5154)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