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中國湖南瀏陽。
歷史:瀏陽菊花石雕已有悠久歷史。據傳說,在200多年以前,當地人們在瀏陽河上游碧波潭附近采石砌堤時,無意中發現了這種奇特的巖石,于是當作珍物取回家中供奉廳堂,或者陳設于書案,也有的將它雕刻成硯臺、筆筒、花瓶之類工藝品。從此,瀏陽菊花石和菊花石雕,名噪一時。
品種:石雕工藝由僅有的浮雕和半浮雕,發展到現在的圓雕、鏤空雕、透雕;石雕作品由原來的平面苗葉發創立體花卉,由山水花草發展到古今人物、飛禽走獸。
特點:菊花石雕是用菊花石雕刻而成的。菊花石是瀏陽河上游,瀏陽縣永和鎮附近的碧波潭中特有的產物。這種巖石與眾石不同,它色澤呈灰色或灰黑色,上面顯現著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狀白色花紋,其花紋潔白晶瑩,花紋奇趣天成。據地質學家考察,瀏陽菊花石是一種以燧石結構為核心的碳酸鈣集合體。其花萼部分是堅硬的硅質燧石,花瓣部分是碳酸鈣沿石灰巖裂縫充填而成的放射晶體狀集合體。
工藝:菊花石的開采取石并不容易。過去,采掘方法相當落后,采石匠人們只能在每年秋季,當潭水下落時,結筏咿咿呀呀地駛進碧波潭,然后由識水性又懂得開掘菊花石的匠人,潛入六至七米深的潭水中,揮錘鑿眼,從巨大的巖石上撬下有花的石料。匠人們把水淋淋的菊花石堆放在岸邊,讓它與自然界的菊花共相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