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王安石的詩句,為人傳頌近千年了。那個時候,過年放爆竹已是千家萬戶的喜慶活動,但爆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遠。
▽瀏陽煙花炮竹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湖南的煙花炮竹起源很早。唐朝張說的《岳州守歲二首》詩有云:“桃枝堪辟惡,爆竹好驚眠。歌舞留今夕,猶言惜舊年。”宋陳與義《除夕》詩也云:“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明日岳陽樓上去,島煙霧看春生。”說明唐、宋時,湖南民間過年也是家家戶戶燃放炮竹的湖南煙花炮竹以瀏陽為最有名。這一帶也是最早炮竹產地之一,歷史悠久。最早見于文字的,是1680年《瀏陽縣志》的記載“卷紙作筒,實以硝名為爆竹,饋遺者,號日春雷。
往歲小除后,聲響不絕,具有彼此競爆,以鳴豪舉者。”至今也有300百多年了。清朝同治年間,鞭炮制造在瀏陽已形成龐大的手工業行業,歷來有“十家九爆”之稱。光緒初年,
瀏陽鞭炮就開始向東南亞等地出口,多年來馳名中外。
▽瀏陽煙花炮竹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炮竹類有單響、雙響、連響、鞭炮、排炮、卷莊炮,著名品種有加花快引、雷鳴、時升、頓鞭、花皮炮等50多種,歷來以燃放時“響聲宏亮,氣味芬芳”著稱。煙花分為禮花彈、大型火輪、盆花、架上煙花、高空火箭、低空煙花地面煙花、手持煙花、旋轉煙花、舞臺煙花、急紙和土火箭12類。
著名品種有全家樂、電光花、大地花開馬戲煙花、圣誕煙花、彩明珠、月旅行、萬國傘旗等20多種這些煙花的特點是:品種多樣,結構新穎,燃放時絢麗多彩,有聲有色,氣氛熱烈,使人精神振奮。
節日燃放,能增強喜慶氣氛;平時玩賞,亦可給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最受歡迎的小型煙花,又叫玩具煙花,更以色彩、聲響、運動、煙霧塑造形象取勝。燃放方式有手持、釘掛、手提旋轉、地面旋轉、升空旋轉、升空噴花、降落傘等。
有名的“全家樂”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煙花是由噴花、哨音、小炮、紅綠焰火等組成的綜合煙花,具有響聲宏亮、色彩鮮艷、哨音優雅動聽、層次分明、熱鬧非凡的燃放效果,是節日喜慶玩樂佳品,全家幸福團聚的美好象征。
大型禮花彈,燃放時更是百花爭艷,五彩繽紛,瑰麗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