饣它湯是流行于江蘇徐州、安徽宿州及山東棗莊一帶特有的早餐名點,傳說起源于彭祖的“雉羹”,以雞湯為基礎,伴以麥片、面筋、胡椒粉、綠豆等原料,味鮮香辣,口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
“那必須是饣它湯!悠久的歷史才是王道啊!感受我們大徐州的大漢文化……實在不行就包子辣湯吧!”網友“EasonXing”表示。
“徐州最具代表性的是彭祖文化,要是選擇徐州標志美食,個人認為最好是與彭祖有關的。饣它湯歷史悠久,據屈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事敘彭祖向堯進獻雉羹。雉羹即饣它湯。”網友“裳啊裳者華”發表自己的看法。
另外,還有許多市民站在推選饣它湯的陣營中,“我曾經多次早晨在馬市街饣它湯店見到咱徐州的本土明星,他們回家鄉都不忘先喝兩碗,難道還不能作為代表美食嗎?”
推“把子肉”中午下飯必吃的美食
相傳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決定拜“把子”。張飛是屠戶,就把豬肉、豆腐弄在一個鍋里煮。
后來,隋朝時,魯地一位名廚將此做法進行了完善,精選帶皮豬肉,放入壇子燉,靠秘制醬油調味,燉好的把子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鮮亮,入口醇香,價格公道,深受老百姓喜愛。這樣的做法和劉關張結拜兄弟的傳奇結合,就成了今天的把子肉。
很多支持“把子肉”作為徐州標志美食的市民認為,“現在徐州中午吃把子肉已經很普遍,成為徐州一個特色菜,很受大家歡迎,理當力推。”
但也有網友反對,“濟南把子肉是中華名小吃之一,是濟南菜中極具特色的小吃,雖然徐州也很流行,但并不能完全代表為徐州本土美食。”
推“伏羊”伏羊節已經成為標志
隨著近年來,徐州伏羊節的打造,彭城伏羊美食越來越受到關注。據了解,伏羊節是特有的飲食文化節,獨具特色、傳統悠久,在色、香、味、形爭奇斗艷的中國食苑中,是一朵帶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古樸奇葩。
所以很多市民力薦伏羊美食,也有一定的道理。“徐州的燒羊肉,也可以說自成特色,豐縣羊肉也是遠近聞名,如果能夠以羊肉美食為主的菜品,作為標志性菜肴,不僅突出了徐州伏羊節,也打造了徐州本土的自己品牌。”市民陸先生說。
美食專家:地鍋雞還不夠格“代言”徐州
地鍋雞原是銅山縣西北農民燒制的菜肴,之后流入徐州城區,被百姓稱為“一鍋出“。
彭城魚丸
“彭城魚丸”,是民國時期,一位叫時長祥的師傅做的,原名為“南關細粉丸子”。上世紀60年代末,徐州烹飪大師,以此菜改良后參加省級比賽,獲得好評。現在,魚肉、肥膘加入珍珠粉揉搓而成,入口即化,燒制時不需要加入醬油、辣椒,原汁原味堪稱一道精湛的美食。推薦的第二道菜,則是“蜜汁掉地瓜”,這也是有歷史可循的徐州美食之一。但是因為這些菜,制作工藝復雜,現在飯店很少會烹制,所以不被市民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