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放城鎮馬家寨子村香椿芽歷史悠久,相傳明代初年的一個早春,朱元璋路地此地,遠過錯看到楓紅一片,并隨風傳來的陣撲鼻的香氣。走近一看是片香椿,信手掐了一葉含入口中,遂贊不絕口:“此地香椿最好。”從此,馬家寨子香椿便成為皇宮貢品。
馬家寨子村地處新泰市南部山區,土層較薄,為沙質棕壤土,早春氣溫回升快,香椿芽比其它地方早上市7~8天。該地所產的香椿芽具有濃郁的香氣,嫩芽質脆、多汁、無渣,可以生吃(涼拌)、炒食、腌制多品種的咸菜,還可提取鹵油、制作調味品及干葉粉。香椿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是人們喜受的初春佳肴。
建國初期,有香椿450畝,約75萬株。后來由于“左”的思想影響,老樹株毀壞嚴后果,到1978年僅存活2萬余株。近年來,為進一步發展這一地方優良品種,新泰市放城鎮大力實施整土施肥、密植栽培、摘心、多頭矮冠,合理采芽等技術措施,每年可采三次芽,并通過開發加工,增加了香椿的附加植。2000年,放城鎮香椿栽培面積已達3000余畝,年產香椿芽60萬千克,遠銷北京、天津、廣州等大城市,其加工產品銷往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