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記錄: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編修的榮成縣志中,就對成山頭沿海海參生產情況有著記載。在《榮成市志》、《煙臺水產志》、《山東水產志中》記載更加詳細。榮成市志記載“海族,榮最稱盛,雖老漁莫能盡識。……其色黑,而身多軟刺者,曰參,食品最重”,“榮”指的是老榮成,也就是成山鎮成山頭周邊海域的海參。2、歷史傳說:秦始皇當年為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按古書記載循跡兩登成山,在西霞口成山頭海區找到野生刺參這種延年益壽的靈物,并列入海八珍之首,使西霞口刺參歷代成為御用專供。傳說秦始皇贏政定天下后,術士齊國人徐福上書,說海中有三神山,可求長生不老藥。秦始皇派他攜童男女千求之。徐福抵達天盡頭(成山頭)求見海神,海神告曰:成山頭盛產一物,狀如蟲,海底爬行,遍布礁石間,多褐色,多刺,常食之,可養顏益壽;然爾等凡人,繁衍生息,自生自滅,何言長生不老!徐福大驚,拜而逃往東瀛。而與徐福同行者高氏,攜十數人,偷而入海,搜尋海神所示之物,長食之,生息不絕,彼皆百歲而終。海神所指之物,就是盛產于成山頭海域的優質刺參。
西霞口刺參分布在山東省榮成市行政區內北部沿海海區,西至港西鎮朝陽港跨海大橋,東至成山頭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之間的榮成東北部海區。地域保護養殖面積為2000公頃,年產量600噸。
地域范圍
西霞口刺參分布在山東省榮成市行政區內北部沿海海區,西至港西鎮朝陽港跨海大橋,東至成山頭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之間。地理坐標為北緯37°23′53.73″~37°26′42.81″,東經122°29′23.87″~122°42′42.28″,地域保護養殖面積為2000公頃,年產量600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西霞口刺參鮮活刺參感官要求:成參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體型肥滿,收縮有力,呈紡錘狀,富有彈性。體色黃褐相間,背面稍隆起,上有4排不規則挺直圓錐形肉刺,短而粗壯,腹足吸附有力,皮肉厚而勁道。2、內在品質指標:西霞口刺參口感勁道,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以鮮參分析,可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質3.9-4.8g/100g,脂肪0.1-0.2g/100g,鋅0.4-0.5mg/100g,鐵6.2-7.5mg/100g。3、質量安全規定:嚴格按照以上“特定生產方式”中所提到的產地環境、育苗和養殖中的技術要求從事生產經營。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安全要求》(GB18406.4)和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檢測目錄等標準規定。按照上述各項標準要求,制訂質量管理細則,強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確保西霞口刺參的質量安全。
西霞口刺參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