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稱內畫鼻煙壺,產于博山區。系在透明琉璃瓶內壁作畫,故稱內畫。屬珍貴工藝美術品。使用特殊工具,將竹簽削尖使彎,制成構形竹筆,蘸以顏料,伸入瓶口于內壁上作畫。瓶口狹窄,操作不易,且不能起稿、涂改,故非技藝嫻熟、胸有成竹者,難以勝任。
博山協順莊商人王風誥在北京內畫大師周樂元家見到內畫瓶及內畫竹筆,感其神奇奧妙,回博山
后便專心研習內畫技術。稍后,博山民間畫師畢榮九、薛京萬等人亦得其技法,并逐漸形成具有自己
風格和特點的山東畫派,與北京、衡水畫派同享盛譽。
博山內畫瓶是一種欣賞與實用相結合的袖珍工藝品。內畫即用特制的彎形細竹筆,在口小如豆的
瓶內繪出山水花卉、人物禽獸等畫面。作畫時,既不打草稿,又不能涂改,作畫者必須技巧嫻熟,成
竹在胸。1958年以來,經藝人苦心鉆研,博山內畫工藝完成了兩項重大革新,一是將內畫顏色由水色
改為瓷色,經加熱固定,解決了內畫遇水褪色的問題。二是以毛筆代替竹筆作畫,使畫面線條流暢,
工細蘊藉,將內畫藝術推向一個新階段。青年內畫工藝師王孝成繪制的《梁山108將》,在寸方瓶壁
上,畫了108個人,在放大鏡下,只見水陸縱橫,營寨連環,人物清晰,神態各異。李克昌繪制的
《洛陽興殿圖》,在煙壺內壁上,不僅畫出了飛檐斗拱和金碧輝煌的宮殿,還畫出了500名勞動者緊
張施工的情景,場面非常壯闊。此外,較著名的高檔內畫制品還有《清明上河圖》、《紅樓夢》、
《西廂記》、《五百羅漢圖》、《百美圖》、《百馬圖》等,無不精致絕倫,深得中外收藏鑒賞家的
贊賞。
博山最早的內畫制品是鼻煙壺。目前,在傳統的內畫鼻煙壺的基礎上,又新創出一種外壁雕刻、
內壁繪畫的鼻煙壺,如雙套色雕刻內壁畫壺《李時珍》,在壺上套有藍、白色料,分兩層精雕出山水、
人物、花卉,然后在壺內畫出李時珍從童年到行醫、采藥、著書的10多個場面,真可謂獨出心裁。此
外,近年來還研制出內畫首飾瓶、內畫香水瓶、內畫項鏈等新品種,中外游客爭相購買,被視為難得
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