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岐山一帶是西周王朝的發(fā)祥地,故稱“周原"。周原地處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北依岐山,南臨渭水,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原野。考古證實,周原遺址區(qū)內(nèi)的西周文物十分豐富,尤其是被當時統(tǒng)治階級視作財富和權勢地位象征標志的青銅器時有發(fā)現(xiàn),其數(shù)量之多,實非其他地方所能比。
所以,周原素以“青銅器之鄉(xiāng)”著稱中外,其出土的青銅器被譽為“周原青銅器"。
▽周原青銅器仿制品歷史淵源(文化內(nèi)涵)
青銅器是古代人們用青銅冶鑄的生活用具(如酒器、食器和樂器等)、生產(chǎn)工具和兵器的總稱。青銅比紫銅熔點低、硬度高、鑄造性能好,宜于鑄造加工,所以古代人都采用青銅鑄器。
鑄造青銅器,要經(jīng)過煉砂、制范、熔鑄、打磨等多道工序,在生產(chǎn)力尚不發(fā)達的古代,要花費大量的勞動力方能制成,極為難得。所以青銅器一直被人們視為珍寶。無怪乎青銅器的占有者在銘文中諄諄告誡其親友“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了。
正因為如此,古人在遇到社會動蕩的時候,就在其住處附近挖坑密藏,等到局勢安定了,再挖出來使用。然而這樣的社會動亂往往相當激烈,斗爭非常殘酷,密藏青銅器的知情人也未能安渡難關而死于非命,密藏的青銅器就無人知曉而任其掩埋地下。
更有許多奴隸主貴族平生占有大量青銅器,死后還要隨同殉葬。這些青銅器千百年后偶然被人們發(fā)現(xiàn),才得以重見天日。
▽周原青銅器仿制品地域特點(產(chǎn)品特色)
物以稀為貴,本來就很昂貴的青銅器保留到今天,就更加珍貴了,實為稀有國寶。任何個人或團體要想獲得它是不可能的。為了滿足游客對古代青銅藝術的欣賞和留作紀念的需要,周原扶風文管所辦起了青銅器復制廠。
其復制模擬技巧高超,達到真假難辨,以假亂真的程度,深受國內(nèi)外游客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