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晉棗是陜西省咸陽市彬州的特色產品之一,具有色澤殷紅,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等特點,一直受到國內外歡迎。
▽彬縣晉棗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棗,原產我國。陜西栽種棗樹已有三千年的歷史。《詩經》有“八月剝棗”的記載,《史記貨殖列傳》對種棗有很高的評價,并用實例說明有千樹棗者“富比千戶侯”。
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晉兩國和好結親,晉王以本國特產晉棗樹,作為公主的嫁妝,陪嫁到秦地栽植于彬縣。從此,晉棗在彬縣扎根,并繁衍出一大批子孫后代。
▽彬縣晉棗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彬州,地處渭北高原西部,涇河中下游,東鄰旬邑縣、淳化縣,西連長武縣和甘肅省靈臺縣,南靠永壽縣、麟游縣,北與甘肅省正寧縣接壤,屬于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季、寒暑極端、四季分明的特點,該地域獨特的氣候條件,為彬縣晉棗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與其他地域的紅棗相比,彬縣晉棗具有色澤殷紅,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含糖量高等特點。
▽彬縣晉棗的營養(yǎng)價值及功效
紅棗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有較強的補養(yǎng)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紅棗含有的蘆丁,能使血管軟化,從而降低血壓,對高血壓病有防治功效;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huán)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抑癌、抗過敏作用。
▽彬縣晉棗的食用注意事項
齲齒、牙病作痛及痰熱咳嗽患者不宜食用;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容易消化,吃時一定要充分咀嚼。含糖量高容易給牙齒帶來傷害,所以吃完盡量及時漱口,預防各類口腔疾病;糖尿病人最好少食用,含糖量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