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叫粟米,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沁水黃小米”又簡稱為“沁水黃”。我國北方盛產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條三山交界的歷山腳下沁水盆地米質最佳,傳說《康熙字典》的總閱官,清朝大臣陳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皇帝為了表達對老師母親的尊敬,前來探望,時值酷暑,陳廷敬的母親住在沁水縣界內的“0庵避暑山莊”,陳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食之米飯香味濃郁,軟而不黏結,龍顏大悅,便在山莊門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涼,看到一首打油詩,“舜王耕歷山、悠悠五千載、天下稻花揚、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帶沁水黃小米回宮食用,并提筆在大白松樹根部的石壁上揮毫寫下了“玉質龍鱗”四個大字,現碑文尚存,從此,“沁水黃小米”就成了宮廷貢品。
沁水黃小米在2003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2005年注冊商標被列為“山西省著名商標”,2008年沁水黃小米被山西省名優中心列為“山西省名牌農產品”。
據《神農本草經》記述:“粟米味甜微寒,養腎氣,除胃寒,治消渴(糖尿病),利小便”,有很高的保健和營養價值,由于沁水縣特定的丘陵嶺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的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特別有利于谷子的生長成熟,有利其籽粒營養成分的積累轉化。谷子品種優良,種植的谷子品種有晉谷21、晉谷40、晉谷41和晉谷42,其米粒色澤金黃,粒大均勻,米質上乘。谷子生長期為120—135天,耐旱、耐瘠,畝產250—300公斤。目前種植面積10萬畝,年總產可達3000萬公斤。
沁水黃小米營養豐富,其營養價值超過粳米。小米內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淀粉、維生素B1、B2和C等,其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粳米的5—6倍,居所有糧食之首。沁水黃小米產業為沁水縣山區農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重要途徑
沁水黃小米
山西
沁水縣土特產原產地保護協會
沁水縣的中村鎮、土沃鄉、張村鄉、龍港鎮、樊村河鄉、蘇莊鄉、鄭莊鎮、端氏鎮、加豐鎮、鄭村鎮、胡底鄉、固縣鄉、十里鄉、柿莊鎮等14個鄉鎮,涉及251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7′00″~115°55′00″,北緯35°24′00″~36°04′00″
AGI2010-09-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