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紅棗是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的特產。臨縣紅棗其特點是: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質細味甘,富含蛋白質、有機酸。臨縣紅棗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臨縣棗樹種植源遠流長,據縣志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臨縣黃河沿岸就有大片棗園。唐宋后,因為棗樹耐旱,被譽為“鐵桿莊稼”,被人們移植到湫水河東岸而使全縣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棗林。紅棗產業已成為臨縣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沿黃河的紅棗林面積不斷增加,紅棗產量大幅增長,成為當地農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臨縣紅棗非常馳名,品種有:木棗、大姆棗、園林棗、大密棗(個大、色好、肉厚)、駿棗、晉棗、梨棗(鮮食)。其中以本地木棗為主。
臨縣紅棗其特點是:個大、核小、皮薄、肉厚,質細味甘,富含蛋白質、有機酸。經中國科學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鑒定,開陽紅棗含有18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和14種維量元素。特別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環磷腺肝和硒元素,被譽為果中之王,滋補佳品。
歷經10多年的艱辛探索和3年的轉換期磨礪,從去年以來就開始的臨縣有機紅棗生產基地認證申請,取得根本性突破,3萬畝有機紅棗生產基地通過全部計70多項國家新編指標嚴格檢驗,獲得中國認證中心全國紅棗首家認證。
2013年,臨縣黃河紅棗協會申報的“臨縣紅棗”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申請人:
臨縣黃河紅棗協會
所在地域:
2013年
劃定的地域保護范圍:
臨縣所轄克虎鎮、兔坂鎮、八堡鄉、雷家磧鄉、青涼寺鄉、石白頭鄉、安家莊鄉、劉家會鎮、林家坪鎮、叢羅峪鎮10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9'47″~110°56'51″,北緯37°37'20″~38°12'13″。
臨縣紅棗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木棗、駿棗、牙棗。
二、立地條件
產地范圍內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類型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層厚度≥40cm,pH值5.5至8.2,總含鹽量≤0.3%。
三、栽培管理
1.苗木繁育:采用根蘗和酸棗為砧木嫁接繁殖。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畝)。
3.施肥:腐熟有機肥≥1000㎏/667㎡(畝),落葉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層形、單軸主干形樹形為主,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相結合。
5.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棗頭摘心和棗園放蜂等措施。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實全紅,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風干或烘干。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飽滿,大小均勻、完整,質細味甘,酸甜適口,手握互不粘連。
2.理化指標:總糖(葡萄糖計)≥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環磷酸腺苷≥10mg/100g,鈣≥60mg/100g,硒≥2ug/100g,鉀≥620mg/100g。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