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菜是對西藏及廣大藏區菜點的統稱,是以拉薩藏菜為代表的藏族餐飲。數千年前,生活在雪域大地的藏民族祖先的生活十分簡陋。據相關史料,西藏飲食烹調技術第一次發生較大變化的時期是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后,開辟了藏漢民族飲食文化交融的先河。進入近代,根據各自的口味合理地選料、調和,以健身,融食、娛、游、樂于一體的文化現象開始進入貴族階層。而西藏廣大農牧區的百姓仍靠原始而簡單的烹飪土法度過漫漫歲月。
藏菜的成形主要在上世紀50年代后,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西藏旅游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西藏飲食烹飪事業的發展。藏菜向著由簡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級到高級的方向發展,形成完整而又有改進的藏族飲食文化、飲食科學、飲食藝術等。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藏族人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藏餐在保持其傳統制作方法的前提下,采用當地特色原材料,不斷進行改良,適應了不同人群的口味,同時兼具營養、口味、色澤和品位等文化元素。
藏式飲食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牛羊肉、青稞酒、茶葉和不同品種的奶制品,同時,在藏式烹飪中,藏族人對選擇食材也十分嚴格,講究原汁原味。
西藏大多數地方四季分明,形成了西藏烹飪原料季節性強的鮮明特色。杰布說,除把牦牛肉作為首選原料外,還有如“春有鰱魚,夏有奶酪,秋有肥牛,冬有綿羊”等選料說法。
同時,還有西藏那曲的冬蟲夏草、阿里的藏紅花、山南浪卡子縣雅卓嘎瑪降的風干羊肉、工布達江縣措高鄉的藏香豬等高原珍貴的原料。
有著數千年歷史的藏菜,如今已經走出藏家,在雪域高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餐飲文化。杰布時常告誡自己的徒弟,藏菜是寶貴的民族手藝,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自己“家”的味道一定不能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