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筆畫,又叫火烙畫,藝人們以鐵作筆,以火為墨,以木當紙,在椴木、楊木、絲棉木等木板上烙制成畫,重火淡彩,濃涂細描,古雅凝重,色彩悅目,是安徽省的民間傳統工藝品。
▽合肥火筆畫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火筆畫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初創于巢湖北岸的四頂山。四頂山風景秀麗,樹木蔥郁,怪石林立,有天然石池,名曰“煉丹池”;有秀巧崖石,如鸚鵡斂翅挺立。
登山遠,百里巢湖,片片風帆,以及姥山、忠廟等綺麗風光盡收眼底。四頂山上有座廟宇,廟內有位高僧,他在拜佛誦經之余,迎用香火把巢湖秀美的景色烙在木板上懸掛方丈,非常雅致。
以后,這種烙畫工藝流傳到民間,被繪畫藝人所吸收。烙制工藝由香火演變為鐵筆,用特制的木炭球套在鐵筆上燃燒,到一定溫度取出在木板上烙畫。將火筆畫鑲嵌在書櫥、書箱之上,增添了詩情畫意。
后來,發展到用火筆畫制做屏風和掛屏,陳設在廳堂客室,顯得古雅秀麗。
▽合肥火筆畫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火筆畫的品種,有屏風、臺屏、掛屏、果盒、首飾盒、文具盒、茶葉盒、牙簽盒等一百多種。火筆畫《黃山北海》畫面上山巒起伏、奇松怪石、云海縹緲,吸引了無數觀賞者,以后又被送到日本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