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磬石是為靈璧大理石之一種。靈璧縣原名“零僻縣”,因多美石而改靈璧之名,謂此處大理石“靈光閃爍,色如璧玉也。古籍中說靈璧全縣七十多座山蘊藏豐富的磬云石、紋石、透花石、菜玉石等。
▽靈璧磬石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宋朝文人石屏寫有《靈璧石歌》道:靈璧一峰天下奇,體勢雄偉何巍巍。聲如青銅色玉,秀潤四時嵐翠濕。靈璧磬石歷史悠久。據《禹貢》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貢品泗濱浮磬,就是今靈璧縣城北七十里漁溝一傍、潼山之東浮馨山的磬云石。
此石又叫八音石,扣之有聲,音韻悅耳,古人用它來磨制樂器和首飾品。《宿州志》載,古時匠人選用磬云石切琢而成的“文房四寶”,造型古雅美觀,色澤黝黑閃光,兼有堅硬耐久之長,稱譽國中。
《揮塵靈》說:宋朝政和年間,靈璧貢一巨石,高二十余尺,用船運到京城,千人搬不動,皇帝視為神物,珍藏于御苑。
▽靈璧磬石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靈璧的磬云石色澤似墨,漆黑可照影;名貴的紅花石、灰花石有天然的螺旋狀花紋,人們稱其為“紅皖螺”、“灰皖螺”。而“紅皖螺”一種便有紫紅、桃紅、粉紅、奶油等色;“灰皖螺”亦有純灰、銀灰、黃花灰等顏色;菜玉石翠綠似菜,分黃綠、淺綠、碧綠等色,加工出的板材呈現斑馬狀的花紋,人們稱它為“斑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