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是楊梅科楊梅屬的常綠喬木果樹。其優(yōu)稀品種烏酥核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末年內斜(潮汕譯音,原字為上中下結構,由“山大車”組成)村農民鄭董株野生楊梅單株選育嫁接繁殖的。烏酥核楊梅屬遲熟種,高產、優(yōu)質,較運,適應出口,果粒圈套,每公斤60多粒,果實深紫紅色,核小酥化、肉厚質脆、汁多味甜。可食部分占90%以上,可溶性因形物13%左右,每100克果肉含糖12-15克、有機酸0.5-1.8克,還含有鐵、維生素C、鞣酸等,果仁含油40%,適應鮮食。烏酥核楊梅適應性廣,驚蟄后開花,芒種后采收,熟期一致,成熟期耐濕性強,在多雨的情況下不致大量落果,但花期怕嚴寒雨霧,需肥是較多,產量不穩(wěn)定,壽命短。西臚山區(qū)果農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根據楊梅的生長發(fā)育特性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通過培植;植后三年,選在驚蟄前后的晴朗天氣無東北風日子進行嫁接;加強嫁接后栽培管理,做好水土保持,增施鉀肥等科學用肥法、精細的土壤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取得豐收。西臚果農掌握了栽培楊梅的可行技術,積累了豐富的栽培經驗。農科人員也已研究出用“多效唑”促花、“5號疏花劑”疏花及生物保鮮劑保鮮的方法,攻克楊梅生產上大小年結果、花多果小和不耐貯藏運輸的難關,為大力發(fā)展名城特產烏酥核楊梅的出口創(chuàng)匯提供有利條件。(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