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
在山西,名產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清除老陳醋、太原葡萄酒也并不遜色,知名度頗高,而且獨樹一幟,盛名中外。
山西特產推薦
汾州核桃
山西汾州核桃歷史悠久,其核仁味道甘美,富脂肪和蛋白質,不論生食或制成糕點糖果,均清香可口。還是一種益智健腦食品,能補氣益血,潤燥化痰,治肺潤腸,且味甘平,對于“溫補腎肺,定喘化痰”有一定的療效。
山西汾酒
汾酒產于山西汾陽縣杏花村酒廠。
相傳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紀就開始釀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里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純正、醇厚綿軟、甜潤凈潔的特點。汾酒雖為60度高度酒,但沒有強烈的刺激性。
靈丘莜麥面
山西靈丘氣候寒冷,無霜期短,適合種植莜麥。莜麥經過淘洗、曬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
莜面的吃法花樣非常多,有推窩窩(即拷栳栳)、搓個卷、推刨渣、搓魚兒、壓饸烙……等。莜面性寒,必須經過“三熟”,方可進食。即先把莜麥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面用開水潑熟,和好以后,做成各種花樣蒸熟(約15分鐘左右)。吃的時候可分冷熱兩種菜:冷菜是燒茄子、拌黃瓜絲、水蘿卜絲,再配以鹽湯辣子熗油,菜與莜面拌起來,清香可口;熱菜是羊肉臊子,配點蘑菇,開籠后將莜面蘸上羊肉蘑菇鮮湯,更是香味撲鼻,美不可言。
運城池鹽
產于山西運城。是鹽湖中主要資源硫酸鈉、氯化鈉、硫酸鎂的礦藏總儲量達八千三百七十多萬噸。溴、鈣、碘、鉀、硼以及鋰、刨、鍶、鎵、銣等多種稀有元素的儲量也很豐富。還有一種與鹽共生的硝板,即白鈉鎂礬,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鈉、硫酸鎂的復鹽,厚度2-4米,貯量為一千六百多萬噸礦體露出地表。這是經過前人幾千年產鹽而形成的一種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
大蒜
產于山西靈丘。《后漢書》云:一天,名醫華佗遇到一輛車上躺著一個病人,這人得的是一種怪病,喉嚨眼里象噎住了東西,吃飯咽不下去。華佗診視后,對病家說,你到飯鋪里去買二升蒜和醋來,令病人吃下去。華佗走后,沒有多久,病人就吐出一條蛇來。病家拿著蛇找華佗道謝,見華佗屋里的墻壁上掛著數十條蛇,才知道華佗的醫術高明。此雖神奇之說,姑置勿論,但祖國醫學實踐總結肯定,大蒜為“除風邪,殺毒氣”。因而,大蒜的殺菌作用是千真萬確的。大蒜消毒、殺菌、去腥、解膩,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的功能。在夏季涼拌冷菜和涼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氣”,增加食欲,促進人體健康。具有防癌、抗癌,減緩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
黃河鯉魚
主要產于河津、永濟、芮城、垣曲等縣的黃河之中。黃河鯉魚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代就有名氣,史書上曾有“黃河之尺鯉,本在虞津居”之記載。在古代醫林篡藥上也有記載:“彩而金者,洛鯉最貴,江漢次之,昊會而下”,并有“一登龍門而身價百倍”之美談,歷史上曾作為貢品上貢朝廷。黃河鯉魚以肉質鮮嫩、營養豐富而聞名全國,已列為中國四大名魚之首。黃河鯉魚體內含鈣、磷營養素較多,剌少肉多,個大味美。具有和脾養肺、平肝補血之作用,常食鯉魚對肝、眼、腎、脾等病有一定療效,還是孕婦的高級保健食品,經濟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