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處半濕潤半干旱的黃土高原地區(qū),定西的糧食作物以小麥、莜麥、谷子為主,面食成為定西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普普通通的面食在定西人的餐桌上被吃出了各種花樣,蒸、煎、炸、煮等烹飪技法都被用上,精致的花饃、筋道的炸醬面、酥軟的韭菜餅、香濃的揪面片都是定西地道的美味。
除了人們的日常飲食,定西的風味小吃也頗具特色,雞湯火鍋、腌白菜、粉湯、麻食子都在當地享有盛譽,對于那些吃膩了大魚大肉的城里人來說,定西小吃獨特的口味和濃郁農家氣息都是難得的享受。
推薦餐廳:馬家燒雞店、肖老四清真餐樓
定西好吃的美食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料重、味醇、肉料湯濃,鏌筋光滑,香氣四溢,食后余味無穹,又有暖胃功能。
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與肉合烹的「托托饃」酥脆甘香,入湯不散。
用餐之前,須把「托托饃」掰成碎塊。掰饃講究越小越好,這是為了便于五味入饃。然后再由烹飪師烹調。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
羊肉泡饃不僅講究烹調,更講究「會吃」。食用方法有三種:乾泡,要求煮成的饃,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后碗內無湯無饃無肉;口湯,要求煮成的饃,吃后碗內僅剩一口湯;水圍城,饃塊在中間,湯汁在周圍,湯、汁、饃全要吃光。這三種吃法,都得事先將饃掰成碎塊。
面皮
面皮是甘肅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各縣區(qū)的每條街巷都有賣釀皮子的小館、小攤,還有推車挑擔、串戶叫賣的。這種涼吃的食品,在夏秋炎熱天里,最受人們歡迎,食用者非常普遍。
面皮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將面粉用涼水和成硬團,然后在清水中揉搓,這樣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質和淀粉分離。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堿,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籠蒸熟,涼冷后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質則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隨碗搭配。一碗黃亮透明的釀皮子,加上油潑辣椒、精鹽、醬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醬等調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艷味美、油濃汁足、涼爽利口、噴香解暑之特點。釀皮食法多樣,既可當主食,又可當菜看,可涼可熱,四季皆宜,深受大眾歡迎。
荷葉包飯
荷葉飯是一種用荷葉包裹著飯蒸熟而成的方便食品,為嶺南美食之一。荷葉碧綠,寬大而圓,稍厚而質軟,葉體遍布網狀纖維梗脈。且富含維生素和荷葉堿,清涼解熱,去淤止血,既可保鮮,又可食療,是一種理想的天然食物包裝品。
駝峰炒五絲
駝峰炒五絲是河西地區(qū)又一著名的傳統(tǒng)佳肴。遠在唐代,它已是楊貴妃姊妹的盤中珍饈,以肉質油嫩、豐腴肥美而聞名。駝峰炒五絲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以駝峰為主料,并配以玉蘭片、冬茹、韭黃、火腿和雞脯肉“五絲”炒成。如果掌握好火候,則菜肴色香味形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