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有什么好吃的呢?下面由好口特產網為大家一一介紹
臨夏美食推薦
積石釀皮
臨夏釀皮子享譽三隴,已成名小吃。積石釀皮和臨夏釀皮是一樣的,它是各族人民非常喜歡的風味小吃。制作時選用優質面粉,用涼水調成面團,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適量水、鹽、堿,調成面漿,舀入平底盤上鍋蒸熟,上面擦上一層熟油,逐次將面漿蒸完為止。再把面筋上籠蒸熟。吃時將釀皮切成條,面筋切成片裝盤,再調上油潑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醬、精鹽、香醋等佐料即可。上好的釀皮子色澤鮮亮,質地柔韌,吃起來咸、酸、香、辣、鮮五味俱全,清爽適口,別具風味,特別是盛夏酷暑,一碗釀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全身清涼,暑氣頓消。
羊肉筏子
制作羊肉筏子是極講究的。得用新鮮全羊,先取大腸,經過多道手工整治,清洗潔凈待用;再將心、肝、腰子及精選肉剁細成肉餡,拌上細切蔥白、生姜末、精鹽、胡椒粉,調和好,仔細灌人腸內。將蒸熟的肉腸切段,成1寸許,待鐵鍋油熱時,加蔥花、鮮姜絲,入鍋炒熱至微黃,盛碗。澆上蒜泥、辣椒油、老醋,香氣濃郁襲人。
牛羊雜割
牛羊雜割,用牛羊內臟烹制而成,是一種美味實惠的回族傳統小吃,歷史悠久,名不虛傳。早在明代,回族人民烹調雜割的技藝已十分精湛。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記》中,就記載了在回民家中品嘗牛羊雜割的情形。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十月,他在云南昆明考察,與尋甸府回族詩人馬云客友善。十一月初想轉移地點繼續考察,馬云客便把他留在家中熱情款待。每天“割雞為餉,肴多烹牛羊雜割脯而出,甚精潔。”不僅南方回民喜愛,而且北方也頗稱道。《都門雜詠》中有詩云:“且爛喉嚨。”
地鍋鍋
"地鍋鍋"是東鄉族吃洋芋的一種方法。其做法很獨特,不用鍋,不用油,而味道卻很特別,是一種別具情趣的野餐。每年七八月份是吃"地鍋鍋"的最佳季節。在洋芋地邊或山坡挖一個土灶,挖土灶看起來簡單,其實很有學問。臨坡而挖,土塊大,拿洋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