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是山西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東依太行,西臨汾河,北與省會太原市毗鄰,南與長治市、臨汾市相交。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古老而活躍的現代化城市。晉中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市政府駐榆次區(qū)。
晉中美食推薦
貓耳朵
用手指將小面塊按成貓耳朵形狀,下在開水鍋煮熟,配上各種打鹵、澆頭,或炒著吃,這種面食形狀美觀,筋性強。
甜蕎面涼粉
在東山地區(qū)有一種傳說,從前趙匡胤由黃澤關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氣,走到南岔貫寺,已是人困馬乏,想吃點涼飯。恰有一位自發(fā)老師傅端來一碗白條食物,趙匡胤吃后,感到清涼適口,便問這食品是川什么做成的。老師傅說用甜蕎麥做的,之后,他轉眼不見了,于是起名甜蕎面涼粉,流傳至今,堪為待客佳品。
平遙碗托
平遙的碗托由清光緒年間城南堡廚師董宣首創(chuàng),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途經平遙時,品嘗這種食品后,贊不絕口。當場賜予重賞。于是,碗托名聲大振,成為一種地方名吃。平遙碗托的制作方法是將白面用溫水調成糊狀,再加以一定比例的鹽水、大料水和菜子油,由稠調稀后盛入五寸小碟內上籠蒸15分鐘左右,蒸熟涼切后即成。平遙的碗托有冷調、熱炒兩種食用方法。冷調是切成面條狀放入人后加醋、蒜泥、芝麻、大料水、辣椒末、香油等即可。食用時有一種涼爽、清香、光滑可口的感受。熱炒是將炒瓢內入入熟豬油,加入蔥蒜后,將切成條狀的碗倒入,加山藥蛋絲或豆芽菜,再加大料水、醬油、醋等調味品。炒熟后香味四溢,誘人饞涎欲滴。
昔陽吊爐小燒餅
俗稱燒餅,是昔陽的傳統(tǒng)食品,產生于金元時期,迄今有八百余年歷史。當時,外族侵略,戰(zhàn)火紛起,人們?yōu)榱颂颖軕?zhàn)亂經常背井離鄉(xiāng),這種好消化、易保存、便攜帶的食物燒餅也就應時而產生了。此后,人們幾經改進,變成現在的吊爐小燒餅,并成為昔陽人走親訪友的佳品。
香氣襲人的米粥——珍珠粥
珍珠粥本是壽陽民間普通的小米綠豆稀粥,因味美可口,曾得到清道光皇帝的贊賞。傳說,清道光年間某夏,兵部尚書祁雋藻回鄉(xiāng)省親,特地請道光皇帝起駕到家鄉(xiāng)壽陽的方山避暑。行至方山腳下,天色已晚,下榻之后,祁雋藻即命人用綠豆、小米熬成稀粥,奉獻圣上。道光帝一路顛簸,備受暑熱,驟然落榻于清涼之地,身上已爽快了許多,又見這黃澄澄、香氣襲人的米粥,更是喜不自勝,隨即食用,并指著綠豆問:“這晶瑩鮮綠之物,真如珍珠一般,這叫什么粥啊?”祁雋藻見圣上如此歡心,十分高興,順口答道:“圣上說的對,此乃壽陽有名的珍珠粥。”從此,珍珠粥美稱傳揚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