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歷史悠久,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特產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山東都有什么特產嗎?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山東都有什么特產吧。
山東都有什么特產
日照綠茶:日照綠茶具有干茶墨綠,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栗香濃郁、回味甘醇、葉片厚、香氣高、耐沖泡等獨特優良品質,被譽為"中國綠茶新貴"并素稱"北方第一茶"。日照綠茶產于山東省日照市。日照市地處山東省東南部,東臨黃海,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境內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優越的沿海氣候條件和優良的環境,孕育了日照綠茶"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獨待品質,日照綠茶因此被譽為"江北第一茶"。
煙臺蘋果:煙臺蘋果產于煙臺蘋果。以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齊全、產量高、品質好而馳名中外。煙臺蘋果品種多,以紅富士最負盛名,是煙臺蘋果的代表品種。紅富士有早熟紅將軍、晚熟條紋2001等,此外,紅星、紅玉、黃魁、丹頂、瑞香、八月酥、白沙蜜等品種,也都色味俱佳,各具特色。果實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艷紅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口,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煙臺蘋果有“水果皇后”美譽,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東阿阿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圣藥”。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有關阿膠的記載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距今約有二千年。書中寫道:阿膠“生東平郡,煮牛皮作之,出東珂。”可見阿膠最初是用牛皮熬制的。傳至唐代,人們發現用驢皮熬的阿膠,藥用功效更好,便將牛皮改為驢皮,并沿用至今。
生產阿膠主要原料是驢皮,配以冰糖、紹酒、豆油等十幾種輔料,用東阿特有的含多種礦物質的井水、采取傳統的制作工藝熬制而成。它生產周期長,工藝要求嚴格,要經過選料、洗凈、化皮、提煉、切削、涼曬等十幾道工序,方可完成。現代科學化驗分析,阿膠內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十九種氨基酸。因此,阿膠亦被現代人們用作滋補佳品。創制出黃明膠、鹿角膠、龜板膠、狗骨膠等新產品,特別是阿膠補漿,阿膠酒和阿膠參茸精。
德州扒雞:德州扒雞是德州的著名特產,它以五香脫骨、肉嫩松軟、清香不膩等特點而聞名,有神州一奇之美稱。德州扒雞已有三百年的歷史,早在明代,德州城內及水旱碼頭上,即有叫賣燒雞者。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扒雞面世。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駐蹕德州,下榻與其少時的老師著名詩人田文家,嘗到了州城名產——五香脫骨扒雞,龍顏大悅。從此,德州扒雞做為貢品進入宮廷。乾隆年間,扒雞制作藝人被召進皇宮御膳房,從而德州扒雞名揚天下。二十世紀初,以扒雞傳人德州寶蘭齋飯莊的掌柜侯寶慶,德順齋掌柜韓世功等,認真總結祖宗的制作經驗,多方探索、試制,完善工藝,改進配方,加工制成了具有獨特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其特點是:造型優美,整雞呈伏臥羽狀,栩栩如生;色澤艷麗,成品金黃透紅,晶瑩華貴;香氣醇厚,成品香味濃郁,經久不失,口味適眾,口感咸淡適中,香而不膩,熟爛脫骨,正品不失原形,趁熱抖動,骨肉分離。由于加工考究,配料齊全,色、香、味、形俱佳,很快占領市場,銷路大開,名聲也愈傳愈遠。
膠州大白菜:膠州種植大白菜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膠州大白菜的特點是個大幫薄、卷心緊、纖維少、汁白味甜,營養豐富,生食爽口,熱食味腴。膠州大白菜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號稱“膠白”。這種菜耐儲藏、易保管,是青島城鄉人民冬春季主要食用的蔬菜。
相關閱讀
山東簡介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