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旅游的朋友總會帶點當地的特產回家,送親朋,送好友。那么,對于去廈門的朋友,一定會想知道廈門有什么好吃的特產吧。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推薦一些廈門特產,想知道廈門有什么好吃的特產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哦。
一、同安鳳梨穗
同安“鳳梨穗”龍眼是廈門市同安區的名果,原產地廈門市同安區新民鎮西塘村馬垵自然村,栽培歷史已有100多年。由廈門市同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于1980年全區龍眼品種資源普查中發現,發展壯大。
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名貴特產,歷史上南方“桂圓”北“人參”之稱。龍眼果實富含營養,自古受人們喜愛,更視為珍貴補品,其滋補功能顯而易見。
特點“鳳梨穗”龍眼具備抗“沖梢”、高產穩產、果實品質優、成熟果實退糖慢的優良品種特性,結合同安區高接換種技術,“鳳梨穗”龍眼得到廣泛推廣種植,2012年推廣面積達3.6萬畝,已成為同安區區龍眼的主栽品種。“鳳梨穗”龍眼的選育與推廣加快了龍眼品種的改良、提高了龍眼產品。
二、黃勝記肉干
“黃勝記”系廈門最具知名度之中華老字號,至今已有166年的歷史。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年方十六的“黃金香”創始人黃知江,從祖籍漳州許縣東山出發,提著竹籃,內裝自家創制的肉松肉干,乘坐斗篷小船,來到漳州龍海石碼鎮沿途叫賣,聞說廈門港口繁榮,即轉船到廈門進行試探性售賣。當踏入廈門,見到都市繁榮,生意興隆,即萌生留居廈門之念,決意在廈門開工設店。開始生產肉松肉干,因選料精良,配料獨特,加之精工細作,所產肉松色澤金黃,燦若黃金,其味香鮮,無與倫比,甫一上市,即廣獲好評,銷路日廣。恰店主姓黃,故取名“黃金香”作為字號,由此“黃金香”品牌日漸發展,聲名遠播。由于經營得利,“黃金香”老字號生意日漸興隆,家族成員份份投入該店經營,廣開門店,并創立了“黃金香送記”、“黃金香佑記”、“黃金香勝記”等分號。抗戰前后,黃金香在臺灣、香港、新加坡、馬尼拉、檳榔嶼等地,名揚閩粵臺,聲播東南亞。
廈門有什么好吃的特產1
三、文昌魚
文昌魚是福建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它的主要產地在廈門市同安縣劉五店,并因劉五店島嶼上有個文昌魚閣而得名。劉五店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昌魚場;近年來在廈門島東部的前埔村與大擔之間,又發現文昌魚的新漁場。廈門文昌魚體形小,只有三四厘米至五六厘米長,每千克有近萬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國外又稱“雙尖魚”,是高級的食用蛋白,其蛋白含量達70%,而且含有多種無機鹽和碘質,肉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制成干品,可存放一二年。
文昌魚為小型海生動物,廣泛分布于世界溫暖地區海岸水域,溫帶水域略少見。文昌魚共有12種,分布在熱帶、亞熱帶的淺水海域中,我國廈門、青島和煙臺沿海,地中海、馬來西亞、日本、北美洲海洋邊岸都有出產。文昌魚體長40~57毫米;美國產的加州文昌魚可長達100毫米。文昌魚繁殖季節為每年6至8月,喜歡生長在水流溫暖緩和、水質沙質較好的海灣。文昌魚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占70%;而且碘的含量較高,能治療甲狀腺病。
四、葉氏麻糍
鼓浪嶼名小吃。鼓浪嶼龍頭路的三岔口有一種不可錯過的小吃“葉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在大多數人看來,百年的發展仍停留在一個小攤車似乎不可思議,但小本生意就一直這么經營了下來。攤主拉出攤車下面的抽屜,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餡料再揉成團,滾上一層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味道甜而不膩,糯而不粘,好吃得很。一元錢,就讓海島上往來的游客有了一個香甜的回憶。“鼓浪嶼的一道風景線”,據說是“島上唯一可以占道經營的小攤”。麻糍全是老板“手工制作”的——只見他先“用金屬小刀把糯米團撐開成口袋狀”,然后再塞進“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隨手捏成丸”,最后“在芝麻里滾一下”——“熟練”的技術看得人“眼花繚亂”。再一嘗,味道果然“名不虛傳”,那個“香”,那個“糯”,“贊”!
廈門氣候特點
廈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為20.8℃,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每年7-8月份,由于來自太平洋涼爽濕潤的偏南風影響,平均氣溫只有28℃左右,絕對最高溫38.4℃(1953年8月16日);而在冬季的1-2月份,北風或西北風南下時受到廈門北面山脈阻擋,風速減弱,故對廈門影響不大,平均氣溫12.5℃,絕對最低氣溫0℃-1℃(1957年2月12日)。年日照量2276小時,無霜日達360天以上,農作物一年三熟,樹木終年常青,鮮花四季開放。
廈門的年平均降雨量在1150毫米左右,其中5至10月雨量約770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0%;2-4月是春雨季節,梅雨季自5月上旬至6月下旬;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秋冬時節不會像北方干燥,夏秋也不會如長江流域那樣的濕熱煩悶。由于太平洋溫差氣流影響,廈門每年7-9月常受熱帶風暴的襲擊,由于氣象預報準確性的提高,臺風的危害正在逐漸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