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地處洞宮山脈南麓,鷲峰山脈東側,東面瀕臨太平洋,中北和中南部又有呈北東—南西、西北—東南走向的太姥山和天湖山兩條山脈,構成沿海多山地形。那么寧德有什么特產?寧德特產有什么?下面來了解下寧德特產。
1、茶葉
閩東各縣普遍栽培,歷史悠久。紅茶、綠茶、白茶、花茶,質地優良,名茶甚多。“坦洋工夫”、“白琳工功夫”占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二。福安“坦洋工夫”生產的紅茶,香味濃,以“條索緊細,略有白毫,葉色油潤,葉底明亮,湯色棕紅,滋味清醇”著稱。遠在明末,就打入國外市場,福安現年均產量4萬多擔,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國茶葉生產基地之一。寧德天山綠茶,以香高、味濃、色翠、耐泡四大特點著稱,1982年評為30種名茶之一,獲烘青綠茶第三名。福鼎的“毫銀針”清代就聞名國內外,1982年全國名茶評選獲白茶第一名,以98.6分的成績居全國第二位,“香云”、“大白毫”也有盛譽,1983年獲省優質品獎,現年產達5萬擔,為全省五大茶葉基地之一。閩東茉莉花茶、澤三綠、香味三優,有“天山銀毫”、“毛蟹”、“香云”等4種獲省優產品,其中“茉莉花茶”、“毛蟹”曾獲商業部優質獎,在國內外享有聲譽,是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
2、綠竹筍
又稱馬蹄筍:主產地福安、賽岐,產于夏季,質嫩味美,甜脆可口,清暑解渴,是盛夏酒筵的八閩山珍之一。已有400多年栽培歷史,年產量達4000多擔,名列全省首位,獨創“清水白玉筍”罐頭,銷往國內外市場,是閩東出口創匯的拳頭商品之一。
3、福安蜜沉沉酒
福安酒廠紅福牌蜜沉沉酒,已有130多年歷史,色澤金黃透亮,味甜香醇和,有舒筋活絡、滋補營養之功能,年產千噸,列為省內名酒。
4、茶油
主產于福安,栽培歷史悠久。全縣種植14.6萬畝,年產油茶籽27400擔,居全國之冠。產品質純、色清、味美、氣香,可降血壓、抑膽固醇。1958年,周恩來總理為上白石公社墩頭大隊題詞“綠色油庫”。這個大隊培育的“油茶王”譽滿省內外。1979年,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15.44萬余畝,年產油茶籽66000多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高年產量,上白石公社的油茶產量約占全縣產量的一半。
5、剪刀
有寧德霍童剪刀和柘榮剪刀兩種產品。柘榮剪刀歷史悠久,是傳統名牌產品,在全國享有聲譽,質量居全國第二位,暢銷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寧德霍童剪刀是聞名遐邇的傳統產品,民國15年至24年(1926~1935年)生產最為興旺,年產5~6萬把。霞浦、福清、連江、莆田一帶客商到霍童鎮設站收購,然后轉運銷往臺灣和南洋、東南亞各地。當時最受歡迎的是“仁記”剪刀(后改號為正仁、長仁、成仁三種)。
6、蒸籠
是寧德虎貝鄉熟洋村祖傳手藝,已有數百年歷史。熟洋村海拔800米,是近海山區,潮霧多,氣候潤濕,適于柳樹生長,百年以上柳樹較多。鄉人用柳樹生產蒸籠,遠銷省內外和香港、東南亞地區。70年代,虎貝公社曾辦過蒸籠廠,年產值達到百萬元以上。后因國外市場變化,加上資源不接而停產。80年代后期,國內外銷路再度興旺,重又興起。目前辦起熟洋、龍洋兩個蒸籠廠,共有職工110人,固定資產6萬元。1992年,實現產值265萬元,出口創匯195萬元,利稅額達59萬元。
7、獼猴桃
主產屏南,種植歷史悠久;營養和藥用價值高,質好、香氣濃、適宜加工,產品深受歡迎。資源蘊藏量152.6萬株,年產量達1.4萬擔,居全省之首。
8、茉莉花
主產于寧德、福安等地,其中七都的茉莉花粒大、蕊實、香氣濃,吸引許多省內外花客茶商。每年農歷5~8月為產銷旺季,花源除寧德外,還有福安、霞浦等地。銷往柘榮、福鼎、福州和寧德等茶廠、香料廠。七都花市場,高峰期交易的人數達4000多人,日成交量15萬公斤,成交額80多萬元。據1989年統計,花產量達15000多擔,產值306萬元。
9、洋中香菇
改革開放以來,寧德洋中香菇生產不斷發展,菇葉厚、香味濃,價格適中。1986年以來,洋中已成為來自浙江、江西省及本區的香菇市場,日客流量達300多人,交易額300多萬元。1989年,年產值6000多萬元。
10、四季柚
四季柚:四季柚為福鼎地方名貴特產,因四季開花而聞名.四季柚四季結果,"立冬"后采摘。它的特點是耐藏耐運、表面光滑、皮薄籽少、氣味芬香、肉嫩味美、清甜可口、營養豐富,聞之則滿腹清新,食之則滿口生津。
11、福鼎芋
據史料記載,福鼎芋在福鼎市栽培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福鼎芋屬天南星科魁芋類,又名福鼎檳榔芋,八十年代香港市民把福鼎檳榔芋稱為“福鼎芋”,并沿用至今,以區別于其他檳榔芋。福鼎芋長期在我市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良好的水土條件下,借助特殊的母巖、母質、土類、土層厚度、肥力和土壤養分、質地、酸堿度,以及獨特的管理方法,經不斷地選育與提純復壯,由原有單個母芋(可食用的地下球莖部分)0.5公斤左右,發展到2-3公斤,最大可達6公斤,并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與體大形美的外觀。其母芋呈圓柱形,長度30-40厘米,直徑12-15厘米,形似炮彈;表皮棕黃色,芋肉乳白色帶紫紅色檳榔花紋,易煮熟,熟食肉質細、松、酥,濃香可口,風味獨特,食不厭口,營養豐富。由于母芋全部在表土層以下生長,免受外界污染,因此屬于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12、大黃魚
閩東是我國最大的黃瓜魚養殖基地,單網箱養殖量15萬箱,產量1.5萬多噸。主要分布在蕉城區,霞蒲縣,福鼎市。
13、六都草莓
蕉城區七都鎮六都村盛產優質草莓,每到春節前后,市區一長溜的鮮紅草莓攤子成了蕉城區一道獨特的景觀。
14、晚熟龍眼
寧德市的晚熟龍眼有800年種植史,粒大肉脆、果白殼黃,肉多核小,味香汁濃甜,品質上等,適于鮮食,制罐頭及焙干,是滋補佳品。收成季節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5、晚熟荔枝
晚熟荔枝:相傳在唐代引入,種植于沿海一帶,由于受氣候影響較閩南地區晚熟10-15天故名晚熟荔枝。晚熟荔枝果紫紅色、呈短卵園形、龜裂片細尖、小刺、果肉厚、核小、味甜而微酸,是果中極品。
16、對蝦
對蝦養殖始于1979年,從東方對蝦和長毛對蝦為主要品種,最旺盛的年份,養殖面積達1.5萬畝,年產量達1500噸。
17、二都珠蚶
二都珠蚶具有殼薄、肉嫩、肥滿、血多、色紅、顆粒大小適中、味道極為鮮美的海鮮品種,大量出口港、澳、臺等東南亞地區。
以上就是寧德特產,希望對你的寧德之旅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