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歷來為閩中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昌盛、經濟繁榮而又充滿生機活力的古府新市。那么莆田特產有哪些?莆田特產有什么?下面來了解下莆田特產。
(一)名優果品1.荔枝
宋蔡襄《荔枝譜》載:福建荔枝冠于巴蜀、南海,惟福、興、泉、漳四郡有之,而興化最為奇特,其中陳紫為第一。宋陳正敏《遁齋閑覽》稱:“莆陽荔枝遂為天下第一”。明代,興化府進貢荔枝。清時,存有玉堂紅、狀元紅、火山、綠砂等荔枝。民國時期,涵江魏得明制作的日月牌荔枝膏聞名一時。
莆田縣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567克糖水荔枝罐頭,1988年獲省優產品,1989年在省首屆工業品博覽會上獲銀牌獎。2.龍眼
興化桂圓聞名海內外。民國時期,涵江魏德明制作日月牌桂圓“三學士”桂圓精膏,名重一時。1985年,莆田食品廠生產的興化桂圓補膏被評為輕工部優秀新產品。1989年獲全省星火科技獎。
3.枇杷
興化枇杷與湖南洞庭、浙江塘棲所產的齊名。民國16年(1927年)后,涵江魏德明制作日月牌陳年枇杷膏,聞名閩中。1987年,莆田市枇杷列為全省商品果生產基地。1980~1990年,莆田縣罐頭廠生產的水仙花牌567克糖水枇杷罐頭,連續11年獲省優產品。
4.橄欖境內橄欖唐代已貢于朝廷。明時也有進貢。可加工成蜜餞。
5.柑橘蜜柚
境內沙橘唐代已貢于朝廷。1985年,仙游縣定為福建省柑橘生產基地縣。1987年莆田市柑橘定為全省商品果生產基地。
清末,仙游度尾鎮潭邊村坑尾吳金棟祖父培植1株優質文旦柚,此后繁殖成林,1983年省科委鑒定為優良柚種,并得到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的確認;1984年11月,國家主席李先念來莆品嘗后,命名為“度尾無籽蜜柚”(單果重500~1500克);后為全省最大的文旦柚生產基地。
6.柿
《仙游縣志》載:“仙果柿最佳者曰陳燮(柿),俗以陳(燮)御史所傳植,故呼其名,出于興泰”。加工成柿餅,聞名閩中。此外,境內還有栗子、棗、余甘、荸薺、烏梅等名優果品可供游客選購。
(二)水產品1.子魚
以子肥而甘美,故名。蘇東坡有詩贊之,王安石云:“閩中鮮魚最珍者子魚,……莆田迎仙(江口)鎮乃其出處”。宋《仙谿志》載:“出于太平港(楓亭)”,蔡襄以子魚為天下珍味。此后一直馳名。
2.紫菜紫菜以南日、湄洲等島嶼所產為佳。后有人工養殖,20世紀80年代后產量居全省之冠。
3.蠣房莆田以江口所出為優。《仙谿志》載:“楓亭海中者為佳。”
4.其他
螃蟹《仙谿志》載:赤湖者為佳。蟶以涵江哆頭所出風味第一。章魚《八閩通志》載:“莆人于海味最重章魚,……形雖不雅,而味美于烏賊”。涵江哆頭一帶所出為佳。
江瑤柱即干貝別稱。清周亮工《閩小記》載:“江瑤柱出興化之涵江”;“肉不堪食,美在雙柱”;譬之為唐梅妃。鲙魚以文甲海區所產最好。
清代以來,興化有“山里鷓鴣、獐,海里馬鮫、鯧”之語,贊為山珍海味。民國時,海產品聞名的有帶魚、蝦米,次則黃花魚、馬鮫。
鮮魚加工,古已有之。宋有鯊魚膾、鰻魚鰾膾,“皆食味之珍者”;明有黃花魚鰾,充貢賦,鮮魚不咸白曬,“尤他方所珍者”。清和民國時期干魚等遠銷八閩。1979年涵江創辦養鰻場,外貿部授予“出口產品、品質優良”證書。推廣以后,莆田市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淡水鰻魚出口基地,初為活鰻、后為烤鰻。
(三)副食品1.蔗糖
唐時已有。《宋會要·刑法》二之一三七載:興化糖出名。明弘治《興化府志》載:進貢白砂糖、黑砂糖。《福建省甘蔗制糖工業志》載:民國時期,“仙游是福建省蔗糖主要產地,所產奇白糖、赤砂糖、紅糖、板糖、冰糖,因其味清甜,為全省最佳”。莆仙所產的一級白砂糖、單晶冰糖、多晶冰糖,1979年起相繼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
2.酒
宋方大琮《鐵庵文集》卷21載:境內多產糯米酒。弘治《興化府志》載:產老酒、時酒。莆仙所產的酒,在清周亮工《閩小記》中有名。莆田縣啤酒廠產的海戀牌啤酒,1988年獲省名優特新產品武夷杯獎;1989年12°雪津啤酒獲省優產品稱號;1990年獲部優產品稱號。莆田市金匙啤酒有限公司產有貝克啤酒,聞名神州。
3.米粉
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年),興化軍主簿黎畛由廣東博羅縣淡月村(今深圳)引進米粉制作工藝。清時,興化米粉揚名海內外。1977年8月后,莆田縣黃石、興化2家米粉廠相繼建立,所產的米粉1986年起獲省優產品、部優產品稱號。
4.松花皮蛋
大濟副食品廠的松花皮蛋榮獲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銅質獎。
5.蜂產品
涵江區蜂產品開發中心是農業部定點的全國6大優質蜂產品基地之一,1987年佩玉牌花粉蜜露、蜂蜜露均獲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分獲中國優質保健產品金鶴杯獎、銀鶴杯獎,1989年10月蜂蜜露獲巴西舉辦的第三十二屆國際養蜂展覽會金質獎。
6.其他
香菇豆亦稱御豆,楓亭產為佳。
醬類弘治《興化府志》載:產有10數年的醋,色如漆、甚酸、價增倍,“用以入藥耳”。民國時,新縣柯蘭所制豆豉為佳;黃石源通豉油廠所產醬類年銷海外30多噸,聞名新、馬一帶。涵江醬油廠產的大蒜泥(醬),1986年獲省食品工業協會新優傳統產品展銷評比優秀獎,1988年獲省食品工業協會名優新特產品武夷獎。
(四)林產品
1.茶葉
乾隆《仙游縣志》載:惟鄭宅(賴店鎮圣泉村)為最,出于九座山、九鯉湖者亦佳;鄭宅茶以別致推重騷壇,烹之水色仍白,香氣四溢。清代徐昆《遁齋偶筆》載:鄭宅茶香美甲天下,凌駕于武夷巖茶等名茶之上。清《莆田縣志》載,明、清時均有上貢芽茶、茶葉。1982年5月,園莊茶場的佛手茶在全省質量鑒評會上獲閩南烏龍茶第一名。1983~1988年,度尾茶廠的茉莉花茶連獲省優產品稱號;1988年二級茉莉花茶獲部優產品稱號。
2.菇類
《八閩通志》載:重菰出九座山為佳。《興化府志》載:明時有上貢蘑菇、香菇。1968、1987年起,莆仙分別大規模人工培植蘑菇。莆仙產的蘑菇罐頭,1980年起獲省優產品或部優產品稱號。
3.木產品
70年代后,忠門蒸籠聞名全國。1980年起仙游縣工藝廠的三環牌漆木碗獲省優產品、部優產品稱號。
4.紙產品
民國及其以前,境內迷信用紙產銷閩中。莆田縣造紙廠生產的A牌112克/平方米出口瓦楞原紙,1986年起獲省優、部優產品稱號。莆田縣二輕包裝廠的運動鞋包裝盒獲1991年省優產品稱號。
5.木雕品
明清時,莆、仙兩縣的木雕已聞名海內外。1949年10月后,莆仙多件木雕作品,獲得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獎和省優秀作品獎。仙游現有木雕產品100多種,批量出口。
6.竹藤草制品仙游竹編(竹插)有6大類120多品種。1978年仙游縣竹編總廠的迎春花亭、鳥籠獲省優產品稱號,古色花盆套獲省工藝美術創新獎。1986年莆田工藝二廠的騎士牌工藝竹編人物獲省工藝美術百花獎;1988年無味漆盤獲全國星火計劃項目成果展覽會金獎;天地牌不飽和樹脂貼面獲省工藝美術百花獎。1991年城廂區綜合工藝廠的草編人物獲省優產品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