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自古為富庶繁華之地,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那么嘉興特產有哪些?嘉興特產有哪些?下面介紹嘉興特產。
五芳齋粽子:享有“粽子大王”之稱的“五芳齋”粽子,是嘉興的特產。經歷了七八十年,暢銷不衰。二十世紀初,在張家弄一帶有一些挑擔賣茶葉蛋等物的小販,因生意較好便慢慢擺起了攤子,以后又開起了店。據傳1921年張家弄開起了最早的一爿粽子店,取名"五芳齋"(榮記)。因雞肉粽較出名,便在招牌上畫了只雄雞。這家粽子店里的生意越做越好,引起了其他挑擔人的羨慕,于是在一兩年里又先后出現了兩家粽子店。這三家粽子店競爭激烈,各人自封“正統”分別叫“頂頂真真老五芳齋”(榮記)、“真真頂頂老五芳齋”(慶記)和“首創第一老五芳齋”(合記)。
南湖菱:角圓無刺,綠皮白肉、殼薄味甜,又稱“餛飩菱”、“元寶菱”。另據出土實物測定,種植歷史已有5900余年。清代李符《詠菱》道:“鏡花晝合絲蔓秋,肥角尖涼觸波底”,“素手輕擘,紅碎嫩玉,分嘗便,雪藕也輸甜脆……”,可見,南湖菱贏得了多么美好的贊譽。
平湖糟蛋:又名軟殼糟蛋,已有200余年歷史。據傳清朝雍正年間(公元1730年)有一海鹽平山人試制成功“軟殼糟蛋”,其特點是:蛋殼脫落,蛋膜不破,蛋色晶瑩,形似欖球,蛋白呈乳白色軟膠狀,蛋黃呈桔紅色或黃色。它含有醇厚的酒香,品嘗鮮美,余味無窮。平湖糟蛋先后在“南洋勸業會”、“英國倫敦博覽會”、“南京品物會”上展出,受到中外人士的好評,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牌。現在糟蛋的產量不斷提高,并遠銷港澳及東南亞諸國。
平湖西瓜:早在清光緒十二年《平湖縣志》上就有記載:“西瓜瓤有紅、白、黃三種,產紅霓堰者佳”。現在的“中育一號”西瓜含汁多、瓤甜脆,纖維省,味鮮美,中心含糖量達10~15%,它的成熟期早,瓜質極佳,深受人們喜歡。平湖西瓜以皮薄籽少、細嫩松爽、鮮甜清香、品質極佳聞名海內外,號稱江南第一瓜,也是中國三大名瓜之一。平湖西瓜種植歷史悠久,面積大,產瓜多,且品種豐富。明天啟七年的縣志就有西瓜記載,至今已有300多年。
桐鄉李:李是古今稀有的珍果,也是桐鄉的傳統名果,盛名傳于天下,身價百倍。原因是李果大色艷,核小肉厚,漿液甘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品質極佳為群李之冠。古代是獻給帝王的“貢品”珍果,歷代文人逸士亦為之傾倒,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和詩篇。相傳李始種于春秋時代。《春秋》杜預注:“吳都嘉興縣西南有城,其地產佳李故名”。原產李的李城,即今桐鄉市百桃鄉桃園村。李7月上旬成熟,其果硬熟時致密,鮮甜清香,脆而爽口,軟熟后化漿液盈溢,有蜜甜酒香。
平湖元青豆:呈橢圓形,皮黑肉青,故又稱皮青仁、黑毛豆,而且顆料粗大、落盤有聲,被列為世界名貴豆種之一。地青豆含豐富的蛋白質、人體必需的七種氨基酸和鐵、鈣、棕櫚酸、磷等微量元素,而且還是中藥品配方的重要原料,既可治盜汗虛弱,又有滋陰,補血、健身之功效。我國民間常把“元青豆燉豬爪”當作史貴滋補佳品,產婦吃了能催乳、補血。
西塘八珍糕:八珍糕選用山藥、茯苓、莧實、米仁、麥芽、扁豆、蓮肉、山楂等八味草藥輔以優質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此糕青黑發脆,起初以能消小兒疳積而走俏,后由于選料考究、加工精細、口感香甜,且益脾健胃,逐成為江南名點,享譽白余年而不衰。如今,古鎮西塘已作為旅游勝地面對四方賓客,西塘人秉承古方,根據各人不同的口味,在八珍糕的基礎上又開發出綠豆燥片、果酥等近十種新品。
海寧皮革:制革業已有70多年歷史。進入本世紀80年代以后,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星羅棋布的皮革服裝廠迅速崛起。發展到1997年末,全市有皮革皮件廠3200余家,“中國十大真皮衣王”2家,中國皮革工業協會頒發的佩掛真皮標志企業31家,年產鞣制皮革(折牛皮)918萬張,皮衣1210萬件,還有箱包、皮鞋、手套、皮帶、票夾等皮革制品,總產值近70億元人民幣,外貿出口供貨值13億元人民幣,成為海寧的一大支柱產業。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荷蘭、日本、韓國、香港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位于杭嘉湖平原上海寧市區的浙江皮革服裝城,早在1996年就被國家國內貿易部命名為國家級中心批發市場,1997年經浙江省工商局考核,授予三星級文明規范市場稱號。被譽為“中國皮衣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