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出名的鹽焗雞、釀豆腐、醋溜魚、味窖板等特產,受到當地及游客的喜愛以下介紹梅州有什么特產:
梅州有什么特產-鹽焗雞鹽焗雞是客家宴會上常用的名菜,用嫩雞作原料,將雞宰殺,出去內臟,洗凈,涼干,不切塊,然后把整只雞用草紙包好,煨有炒過的熱鹽中用文火焗熟.鹽焗雞肉嫩,味香,清潤滋補
水晶肉水晶肉外觀晶瑩透明,是醒酒的佳品。用膘肥豬肉去皮,伴以白糖、榛糖、瓜片等配料。先把豬肉煮熟,切成鴛鴦塊、用白糖腌一天,然后夾上瓜片,加上配料裝碗蒸熟。肉香甜嫩,肥而不膩。
捶肉丸捶肉丸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的客家湯菜。用新鮮牛肉或瘦豬肉作原料,薯粉、胡椒、作佐料,將鮮肉用厚鐵墊剁成肉泥,加入佐料,擠成丸子,,用豬骨上湯慢火煮熟。肉法家丸嫩滑、爽脆,別有風味,老少喜歡。
梅州有什么特產-釀豆腐釀豆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親朋必備的傳統名菜。用鮮豆腐、瘦豬肉、少量海烏咸魚或雞蛋作原料。將咸魚去骨、炸香,和豬肉一起剁爛,鑲進豆腐塊、或文火蒸,即可食用,有的在鍋內煮成半赤,叫紅燒釀豆腐,別具客家風味。
清水鯇圓鯇圓是老少皆宜的食品。將鯇魚去鱗洗凈、去頭,尾、鰭、翅、皮、骨,切成魚片,用刀剁成肉泥,加上雪粉,胡椒,白鹽、味精作配料,拌勻,把肉泥擠成丸子煮熟。魚圓軟滑,味道鮮美。
梅州有什么特產-醋溜魚醋溜魚是佐灑佳肴。鯇魚作原料,用生僵、大蒜、酸醋、白糖、白鹽、羅卜絲作佐料。將鯇魚去鱗洗凈,在魚背劃割幾刀,擦上精鹽,略腌片刻,用生油炸熟。然后將生僵、大蒜炒香,配以糖水、醋澆覆在魚上即成。魚肉酸甜,酢香。
梅菜扣肉梅菜扣肉是雅俗共賞的客家傳統名菜。用三層靚豬肉,配上梅菜心,以醬油、白糖、大蒜、生僵作佐料,將豬肉煮熟,拌上醬油,放進鍋內,用文火蒸爛。食味鮮美,咸鮮適度。
蘸仔鴨蘸仔鴨是客家人閑不住夏季的美食。五七月間是鴨仔上市的的季節,在客家城鄉隨時可以品嘗到這道鮮美的時菜。蘸仔鴨用嫩鴨作原料,以生僵、大蒜、醋、白糖、糯米灑作配料。將鴨宰殺,去除內臟、洗凈、燙熟,用新鮮豬油涂抹一遍,切成長方小塊。然后蘸以僵油,金不換或蒜仁醋,風味獨特。
梅州有什么特產-菊花糕菊花糕是梅縣畬江區的特產,糕如菊花,質地軟韌,香甜可口。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問市,至今盛產比衰。它用糯米為原料,加上麥芽、白糖、榛糖、生油等,搓成糕坯,,成形蒸熟,冷卻后即成。
蓼花蓼花,是興寧市著名特產,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獨特風味。蓼花采用糯米,香芋、芝麻麥芽、生油等,通過二十道工序制成。興寧市糖果廠生產的蓼花,形成條狀,外面有銀色白色花絮,松脆異常,酥香可口。
仙人板仙人板是客家人喜歡的夏季清涼飲料,采用仙人草和少量土堿(丙藥)熬水,過濾去渣后,加少許淀粉再煮,冷卻后凝結而成棕褐色半透明膠狀,食時調以白糖、蜂蜜,潤喉解渴。它不僅是解暑佳品,而且有藥效價值,對高血壓、感冒等有一定療效。
百侯薄餅百侯薄餅,是大埔縣百侯區傳統的風味小吃。用精面粉,瘦豬肉、香菇蝦米,豆腐干,豬腳湯、蒜白等烘制而成。
腌面腌粉:客家人早餐的主要食品。將細面條或粉絲放入開水中燙熟,輔以豬油、蒜茸、細蔥等,做成伴面;再將豬肉、豬腸、豬肝,輔以茍芪葉或白菜葉,做成湯。
延壽堂藥糕延壽堂藥糕是一種保健食品。具有消食健胃、驅盅去疾、除寒去溫的功效,四季可服,老幼皆宜。延壽堂藥糕,距今已有三百年歷史。相傳是興寧縣下堡人黃三桂,於一六八六年在興寧縣火口墟開中藥鋪,得到五華老中醫傳授的驗方,用十多種中藥材研成粉末,和以糯米、紅糖制作而成。
梅州有什么特產-味窖板味窖板是客家最大眾化的食物,用大米磨成漿后與少量土堿水拌勻,用開水沖漿,盛入小碗蒸熟。蒸成碗面四周膨脹,中間凹成窩形,以甜醬油(紅味)佐食,故稱味窖板。梅縣街頭常有油煎味窖板,是客家特有的傳統風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