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十大特產
太西煤
太西煤產自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汝箕溝礦區,因開采地地處太西鎮,故為此名。太西煤有三低(低磷、低灰、低硫)和六高(高發熱量、高塊煤率、高比電阻、高化學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機械強度)的特點,以出口為主,是寧夏五寶之一(其余四寶為枸杞、甘草、灘羊皮、賀蘭石)。太西煤是賀蘭山區的侏羅紀無煙煤,自清朝便已有開采。
大武口小公雞
大武口小公雞,寧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大武口區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
李崗西甜瓜
李崗西甜瓜,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李崗西甜瓜營養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于西瓜。具有“消暑熱,解煩渴,利小便”的顯著功效。
黃渠橋羊羔肉
黃渠橋羊羔肉,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據《平羅食志》記載,在民國時期,黃渠橋金保國的忠興飯館、周干臣的益順居飯館就有羊羔肉出售。黃渠橋羊羔生長的自然環境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有唐徠渠、惠農渠、昌灣渠、官泗渠、二農場渠及西干渠6條主干渠,引黃河水自流灌溉,水質清澈,無污染。黃渠橋羊羔肉肌肉呈淡紅色、肌纖維細經烹調后色澤棕紅,肉嫩鮮美,肥而不膩、無膻味。
沙湖大魚頭
沙湖大魚頭,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沙湖大魚頭肉質細膩,味道十分鮮美,魚頭湯味嫩、鮮、肥、白、滑,食過回味悠長。魚頭里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維生素等,被稱為天然的“腦黃金”。
大武口涼皮
大武口區位于寧夏北部,是因煤而立、因工而興的老工業城市,成立于1973年6月,是寧夏工業重鎮石嘴山市黨政機關所在地
再興餐廳張儉暖鍋
暖鍋,也俗稱鍋子,是隴東地區民間的一道煲仔菜肴。在隴東,它既是當家菜,也稱地方小吃,如今,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這一鄉下人的風味佳饌,正在走出黃土地,登上了一些高檔飯店酒店的大雅之堂。
通伏大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通伏鄉位于平寧夏羅縣東南部,人口2.1萬人,是一個以水稻產業為主的民族鄉鎮。
通伏鄉緊緊圍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確定了“實踐科學發展觀,打造“寧夏稻米產業第一鄉”實踐載體,形成了以水稻種植、生產加工為主導,帶動運輸、農產品經紀流通、勞務輸出等其他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格局。該鄉通過擴大優質稻種植面積,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夯實農業發展后勁,提升優質水稻基地效應。
麥芽糖
麥芽糖(maltose)是由兩個葡萄糖單位經由 α-1,4 糖苷鍵連接而成的二糖,又稱為麥芽二糖。因 C1 羥基位置不同,而有 α- 和 β- 兩種異構體 。
老毛手抓
老毛手抓,1915年創始于回族之鄉吳忠市。成立至今之所以倍受中外賓客的青睞和贊賞是因為它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特色,是寧夏手抓特色餐飲業唯一保存并流傳至今的近百年老店。老毛手抓以其別具一格的門面突出了伊斯蘭風格和民族色彩。民族服裝、民族語言、民族音樂、回鄉風情突出了不變的民族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