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芪:又名紅蘭芪,產于甘肅省,為多序巖黃芪的根,產量較大,最早種于武都縣光明鄉。身長條直,質地密實,粉性足,甜度高。
紅芪是黃芪的一種,為一種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隴南紅芪以武都區安化和宕昌縣將臺一帶為中心產區,海拔1700-2000米之間紅土地帶最宜生長。因其具有花斑、皮色紅潤、粉質充足等特點,質量大大優于膜莢黃芪、內蒙黃芪、金翼黃芪等,尤以"米倉紅芪"為佳,成為著名的傳統特產,是我國的獨特品種,榮獲國家外貿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在國內外市場頗負盛名,特別在港臺和東南亞地區,更是多年熱銷不衰。紅芪性溫,味甘,有補氣固表,利水托瘡的功效。現已由家種為主,野生采挖為輔。目前隴南紅芪種植面積達到1萬多畝,年產量達300多萬公斤。
武都紅芪 甘肅 隴南市武都區中藥材技術服務中心 武都區安化鎮、馬街鎮、隆興鄉、龍壩鄉、魚龍鎮、甘泉鎮、佛崖鄉、漢王鎮、柏林鄉、漢林鄉、角弓鎮、石門鄉、兩水鎮、三河鎮、桔柑鄉、外納鄉、玉皇鄉、郭河鄉、五庫鄉、月照鄉、黃坪鄉、磨壩鄉、三倉鄉、蒲池鄉、龍鳳鄉等25個鄉鎮376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4°34′30″~105°38′45″,北緯32°47′55″~33°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