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磚”的名稱由來,一是由卷形改磚形,二是磚面四邊有花紋,以示與其它磚茶的區別,故名“花磚”。
▽花磚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清嘉慶末道光初,陜西商人駐益陽,委托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或以羊毛、皮襖換購,因資金較少進貨不多,人稱“滾包商”。
受托行棧雇人下鄉采辦茶葉原料,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隨后又改為“百兩茶”,踩成小圓柱形。
清同治年間,晉商“三和公”茶號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而成花卷,每支凈重1000兩(當時為16兩老秤,折合為37.27公斤),所以又稱“千兩茶”,圓柱長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最先以安化邊江為主要產地。
▽花磚茶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花磚”歷史上叫“花卷”,因一卷茶凈重合老秤1000兩,故又稱“千兩茶”。花磚茶正面邊有花紋,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葉底老嫩勻稱,每片花磚凈重2公斤。
花磚茶的成品規格:磚面長35厘米,寬18厘米,厚3.5厘米,每片凈重2公斤,每箱20片,凈重40公斤,內包裝為牛皮紙,外包裝為麻袋,出廠水份13%,灰分7.5%,含梗量15%,含雜量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