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毛葡萄
羅城多山,且山區的土壤、光照、降雨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野生毛葡萄的生長,尤其是該縣的工業化程度低,使野生毛葡萄得以在無公害的環境下生息繁衍,實為得天獨厚的寶地。以野生毛葡萄釀制的羅城萄萄酒,色呈琥珀,外觀深紅透亮,色澤典雅;細品則甜中微酸、醇厚爽口、舌齒生津、余香隱隱,酒味層次豐富細膩,堪稱色、香、味俱全。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是野生毛葡萄的起源中心之一。羅城多山,且山區的土壤、光照、降雨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合野生毛葡萄的生長,尤其是該縣的工業化程度低,使野生毛葡萄得以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生長結果。野生毛葡萄主要分布在該縣西部鄉鎮,年產量在4000噸左右。2000年9月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認定為“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2004年獲得地理標志(原產地標記)產品認證。
羅城早在公元1884年就有關于野生毛葡萄的記載(道光二十四年《羅城縣志·卷之三》),清初“一代廉吏”于成龍自公元1661年就任羅城知縣伊始,得知當地百姓喜酒成風,糟蹋糧食,曾感嘆:“不知杯中之物為淚也”(于成龍《治羅自記并貽友人荊雪濤書》),于是勸民“廣積粟”,以野果(即野生毛葡萄)代粟釀酒。還有史料記載,“于公廉正囊澀,善飲,得羅邑一野果土釀,遂以青菜佐之,謂之絕也”(《于成龍治羅軼事》),于成龍因此在羅城得名“于青菜”、“于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