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菜牛個子不大,牛肉呈粉紅色,肌紋細滑,一層瘦肉,一層肥肉,有點象大理石花紋。尤其是肋間肌肉,比一般牛肉更肥厚,有“三隔肉”之稱。這“三隔肉”具有肉質細,不臊不膻,味道鮮美的特點。
炒來吃,可以不放油,也是嫩軟滑香甜;燉來吃,易爛易嚼,肉汁皆鮮;切成薄片,放在火鍋里涮來吃,有人認為可與北京涮羊肉媲美,確是佐餐佳肴。
▽環江菜牛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環江菜牛肉所以聲譽卓著,與養牛得法有關。他們是采用當地毛難族傳統的牛只育肥方法飼養的。毛難族居住的地方多屬石山區,那些石山中,耕地較少,對菜牛進行育肥時,完全不役用,并實行舍飼圈養,一頭一圈,欄舍保持干爽,使菜牛不易得病。
環江山區又是地肥草茂之地,養牛人每天大清晨就得從山上割回帶露水的青草喂牛。每頭牛要喂一百多斤,還要喂三餐潲水(用紅薯藤、沙樹葉和玉米稈粉末一起煮成的粗飼料),晚上還要加喂半斤糧食,以加速菜牛長膘。
這樣養法,不論牛犢、瘦牛、老牛,只要原來重量在二百斤左右的,經過三個月的圈養,便可達到三百余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