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菜刀,鋼好、刀利、耐用,能砍斷鐵線、銅幣而不損口。龍州菜刀不但鋒利超群,而且款式新穎,光潔度好,除上面提到的青龍菜刀外,還生產封閉式鐵柄菜刀、通用菜刀等品種,各種又分一號、二號、三號等大小不同規格;另外又有水果刀、菠蘿刀、屠宰刀等,有木柄的、鐵柄的、角柄的,任由用戶選擇。
目前除內銷外,還外銷東南亞地區。
▽菜刀、砧板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據說,舊時龍州城的一條小溪上,原先建有一座青龍橋,橋兩邊有些打鐵鋪子。鐵匠師傅打出的菜刀要淬火時,就汲取青龍橋下的溪水來用,加之他們鍛打技藝高超,火候掌握得當,制作出來的菜刀,把把堅利耐用,防銹力強,敲擊聲音十分清脆。
老百姓說,這青龍刀就是“好鋼水”,家家樂意使用。
▽菜刀、砧板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龍州砧板也十分堅韌耐用,是櫶木做的。櫶木即蜆木,因木質很硬,有“鐵木”之稱。盛產于亞熱帶的廣西龍州、大新等縣的大石山區。作砧板用的櫶木,又多選用那些生長在石灰巖縫間的。
這些木的根須深插石縫,只能吸收其中的有限養分,所以生長很慢,三十至八十年才成材。因此,它的年輪密,紋理細,纖維韌度大,木質堅硬如鐵,極耐磨損,無味無毒,又不生蟲,經久不腐,可作建筑、機械或船艦上的材料。
又因它常常傍著石山凌空生長,樹身也常常偏向一旁,受光多的一面發育較快,受光少的一面發育較慢,故此這種樹也往往是“偏心”的。偏心樹的斷面板材不易裂,即使裂也不會那么大。
所以用櫶木做砧板確是高級廚具。龍州砧板,以直徑八、九寸至一尺五寸、厚(高)二寸左右的為宜。家用砧板,太大則過重,老人搬動不便。一般南方人喜愛大的,說是斬白切雞,切大白菜不易往外掉;北方人喜歡小的,認為它輕巧美觀,不占地方。
選購砧板,一般選擇木心偏旁,年輪密,板面光滑,無裂縫,形圓而平整又重手的為上好貨色。砧板使用前,要用刀具將切菜的一面刨光刨滑,而且使板面稍具弧凸狀;然后將砧板放進濃鹽水里浸泡半個月至一兩個月。
泡過鹽水的砧板,呈黑褐色,表面顯得油滑光亮,木質更加堅韌,同時可以預防爆裂。這樣,剁肉時不會沾板,砍骨頭時任敲任打也不會損壞。砧板用得久了,切菜的一面可能逐漸變成凹狀。
可將它再刨成凸狀,或者翻過來再用另一面。如此交替使用,一個上好的櫶木砧板,用上十幾年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