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瓷器,歷史悠久。據《廣西宋代窯瓷初探》一文說:“廣西宋代窯瓷的分布比較有規律,可以分為兩大區域,西江流域的北流、桂平、容縣、藤縣等地為一個區域。這個區域以燒影青瓷(也稱青白瓷)為主,
瓷胎精致細白,釉色晶瑩細膩,花紋裝飾簡樸”。可見,早在宋代,北流及鄰縣就已生產出較高水平的瓷器了。
▽北流瓷器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北流縣的瓷土分布較廣,白馬、陣沖、白米、嶺垌、蟠龍等地都有。古時,白馬、嶺垌、蟠龍的村民就用土法燒制了一些粗瓷以供日用,后來逐步發展,成為遠近知名的“瓷鄉”。
從近年嶺垌出土的瓷器看,與我國古代著名的景德鎮湖田窯宋代瓷器比較,器形、釉色和裝燒方法都是基本相同的。它造型比較美觀,制作比較精致,碗、碟的內面均印有或刻有類似浮雕式的花草、小魚圖案。
當地民間傳說,古代的嶺垌瓷窯共有一百條,其中的一條窯燒出的瓷器特別漂亮,琉璃色澤,閃閃發光。人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好的瓷器,想到如果給皇上知道,要年年進貢就不好辦了,于是干脆把那條窯埋掉結果只剩下九十九條窯。
▽北流瓷器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北流瓷廠生產瓷器所用的瓷土,主要是選用本縣蟠龍的優質瓷土,再配上其他地方的瓷土。蟠龍瓷土含鐵、鉀、鈉等雜質少,含鋁量高。含鐵少,制出的瓷器潔白度就好;含鉀、鈉少,制出的瓷器就不致變脆;含鋁量高,瓷器成品就能耐高溫。
因此,北流瓷廠的產品有以下這些優點:一是外觀好,光滑平整,潔白度高;二是瓷質好,吸水率低,又不含鉛毒;三是熱穩定性好,不怕驟冷驟熱,在二百度的高溫中放置半小時,再突然放到二十度的冷水中,成品的坯、釉均不開裂。
加上廠里的技術人員、工人積極努力,設計、制造了外型美觀大方,花色素雅清爽的釉下彩產品,令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