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魚在南方稱馬鮫魚。北方常見的多是身體兩側布有間距不等的藍點的鲅魚,又名藍點鲅。在很早以前,人們看到這種體似織布機上的梭子,尾叉似燕尾,游動輕快如飛的魚,又稱之為燕魚。至今唐山沿海漁民和北京附近、冀東一帶群眾還一直沿用這一名稱。鲅魚是河北省主要生產魚種之一。
唐山鲅魚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鲅魚屬暖溫大洋回游性中上層魚類。每年冬季在長江口以南的閩、浙外海越冬,待到三四月時又由南向北開始了千里迢迢的旅行,以到渤海各灣繁育后代,尋找食物。
五月中旬大批鲅魚來到渤海以后正是河北省漁民捕春鲅魚的旺汛期,一直到六月份,又和伏、秋汛接續起來,直到秋末水涼,鲅魚返出渤海才算休止。
鲅魚的個體較大,一般有250~500毫米,大者有1,000毫米以上,又具肉厚、刺少、刺軟、味道鮮美的特點,所以倍受人們喜愛。鲅魚吃法很多,鮮魚可清蒸、清燉、紅燒、溜魚片等,也可將魚肉加工為魚糜、魚松、魚香腸,切段做魚罐頭。
還可將從魚體兩側削下來的肉剁細調餡做鲅魚餡餃子,或做點饒有名氣的鲅魚丸子湯。
假若有興趣的話,還可先備一小碟調入蔥、姜、蒜、味精、香油和醬油醋的佐料,再取鮮鲅魚沿脊骨兩側將肉片下,去皮切成片或絲蘸著調好的佐料生吃。不僅不腥,反會覺得鮮嫩可口,其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