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炸饃城外香,風味獨特美名揚,如若吃了勺子饃,其他油貨不足嘗”。這是豫南人民對信陽勺子饃的贊語。
▽信陽勺子饃歷史淵源(文化內涵)
勺子饃在信陽歷史久遠。傳說,西漢末年,王莽追殺劉秀,劉秀騎馬日夜逃奔,饑寒交加。一天,他行至信陽城內白馬橋附近一家飯店門口,顧不上下馬,來不及交錢,順手用寶劍刺穿了一串勺子饃,飛奔而去。
他騎在馬上邊跑邊吃,覺得這種食品又香又脆,堪稱佳品。劉秀登極后,專程來到這家飯店酬謝。自此,這家飯店經營的勺子饃便名揚千里,食客絡繹不絕。為了紀念劉秀這一遭遇,至今人們在制作勺子饃時,正中還保留著一個似箭穿過的小孔。
據說,劉秀酬謝的那家飯店,因為生意興隆,家資巨富,后不幸遭劫,房塌人散,而他們制作勺子饃的技術卻代代相傳下來。
▽信陽勺子饃地域特點(產品特色)
勺子饃以米面為主料,用八成響水燙面,摻入剁碎的蔥、姜、辣椒、黃豆芽、紅白蘿卜絲等,再用百分之二十的面粉打成稀糊,在一起攪拌均勻,盛入特制的凸底淺圓形鐵內,置入滾油鍋里。
待饃自動脫離,浮出油面,用筷子兩面翻,炸成黃色,四圈肉墩墩,中間薄溜溜,形似狀。乍一看,猶如精雕細刻的工藝品,冷人叫絕。趁熱吃下,外焦里軟,咸中帶辣、五香味美。